青春三下乡II江西服装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以艺术赋能流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09 03: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锦轩 蒋晓梅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6月25日,江西服装学院“艺”抹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围绕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主题,开展艺术墙绘、银龄关怀与田间实践等活动。团队通过专业特长与青年担当,探索传统文化活化路径,为千年古村注入新活力。

青砖黛瓦间,流坑村的石板路蜿蜒向前。这座始建于五代南唐的村落,因文武状元文化闻名,却一度面临年轻人口流失、传统文化传播乏力的困境。江西服装学院“艺”抹红团队12名成员此行目的明确:以艺术为媒介,连接古村历史与现代需求。

艺术墙绘:让千年文脉跃然墙上图为实践队员在流坑村创作文化墙绘。刘杨洋 供图

流坑村青砖黛瓦的巷弄间,实践队员们拿起画笔,以“文武状元”为主题展开墙绘创作。团队分为设计组、调色组与绘制组,分工协作完成从草图勾勒到色彩填充的全流程。设计组成员手持测量工具反复调整人物比例,调色组根据古村落青灰色调调配出沉稳典雅的颜料,绘制组则以工笔技法刻画文官持卷沉思、武将执戟肃立的生动形象。“墙绘不仅是装饰,更要成为传递文化的载体。”团队负责人介绍,未完成的画作已吸引游客驻足拍摄,成为古村新的“网红打卡点”。随着画作逐渐成型,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创作过程。“这种将传统故事融入现代艺术的形式很有新意。”来自南昌的游客王女士表示,墙绘让原本斑驳的墙面成为讲述流坑历史的“立体教科书”。

银龄关怀:一双新鞋的温度图为实践队员在流坑村为村民董奶奶送鞋。蒋晓梅 供图图为团队成员为村民董奶奶试穿新鞋。张翔 供图

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注意到多位独居老人生活条件简陋。经与村委会沟通,团队采购了30双轻便布鞋,逐一亲手为老人送去。“奶奶,这双鞋底软和,走路不累。”队员蹲下身为86岁的脱贫户董奶奶试穿新鞋时,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羞涩笑容。队员发现,部分老人因关节疼痛难以弯腰系鞋带,便现场演示了简易防滑结打法。“物质帮扶有限,但陪伴能让老人感受到被需要。”

田间实践:汗水中读懂乡村图为队员在稻田帮助村民除草。张翔 供图

在脱贫户杨奶奶的玉米地里,队员们加入到除草队伍之中。连续两小时的弯腰劳作让不少队员手掌磨出水泡,但看到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垄变得整齐,所有人都干劲十足。“你们比家里的孙子还能吃苦。”杨奶奶端来凉茶时,悄悄抹去眼角泪水。队员注意到,老人使用的农具仍是传统锄头,便现场演示了便携式除草器的使用方法。“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要解决具体问题。”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累计完成墙面绘制12平方米,为古村增添了亮丽风景。同时,团队深入走访,惠及村民23户,收集乡村文化素材20余份,为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江西服装学院“艺”抹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用专业特长架起古村与时代的桥梁,创新实践模式为艺术类院校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流坑村墙绘维护情况,并积极探索更多“艺术+非遗”的赋能形式,助力乡村文化繁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锦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