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集美大学“大手牵小手”实践队带着精心设计的嘉庚精神文化课程走进思北小学,以“建筑美学感知+精神内涵领悟”双线模式,为孩子们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课堂。这场以“探嘉庚·遇聆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互动教学与场景化实践,让嘉庚精神在学生心中萌芽生长。
▲图为“探嘉庚·遇聆承”课题图片
课堂以一段嘉庚建筑群影像拉开序幕。当屏幕上红砖白石的楼宇与翘角飞檐的燕尾脊缓缓展现时,孩子们的目光被“中西合璧”的建筑美学深深吸引。
▲图为实践队员向营员展示嘉庚式建筑 实践队设计的黏土创作环节中,孩子们用红色、白色粘土捏制墙面、立柱,在制作的过程中,直观理解了闽南传统与西洋风格融合的建筑智慧。一位队员观察到,孩子们为捏塑精准的燕尾脊造型反复修改,这份专注恰是文化认同萌发的缩影。
▲图为营员制作嘉庚建筑黏土
▲图为嘉庚式建筑黏土作品
在校歌鉴赏环节,“诚毅二字中心藏”的旋律回荡在教室中。队员们结合陈嘉庚倾资办学、节俭自持的往事,让孩子们透过故事理解“爱国爱乡”的深层内涵。当听到嘉庚先生为维持学校运营缩减个人开支时,课堂氛围庄重而安静。这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通过故事讲述与互动讨论,让“克己奉公、爱国爱乡”的信念悄然渗入童心。
活动特别设置“我给嘉庚爷爷写封信”环节。播放嘉庚先生晚年影像后,孩子们提笔写下对“诚毅”的理解:有人计划用零花钱设立班级图书角,有人承诺以“说话算话”践行诚信。这些未加修饰的文字,将抽象的精神品格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承诺,让历史课本中的嘉庚形象变得可感可学。
▲图为营员认真为嘉庚爷爷写信
▲图为营员为大家分享给嘉庚爷爷写的一封信
“原以为是单向传播,我们却也在互动中收获双重成长。”实践队负责人在活动后记中写道。孩子们制作建筑模型时的专注、分享感悟时的真诚,让队员们对“诚毅”精神有了新的认知。这场文化实践打破传统宣讲模式,通过“观察-体验-践行”的闭环设计,让嘉庚精神从静态符号转化为动态传承——当孩子们用小手塑造建筑模型、用童声传唱校歌时,百年文化基因正以鲜活的方式融入成长历程,为未来的精神传承埋下坚实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卓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