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学子走近东兴京族,探寻海洋民族文化的守与变

发布时间:2025-08-25 00: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思颖 周易 危振杰   阅读 21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黄思颖 周易 危振杰)在流行文化冲击的当下,东兴京族非遗传统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7月4日至5日,广西师范大学跨京传音小队来到东兴京族博物馆,在京族文化海洋中寻找传承与转变的平衡密码。

7月4日,调研团队在东兴京族博物馆集结,开启了这场文化碰撞之旅。队员们首先参加了中越独弦琴交流会。队员们都表示,像是经历了一场身心的净化。此次交流会不仅演奏了京族传统节目,还用非遗独弦琴演奏了许多流行乐曲。观众席也是年轻人居多,每每演奏结束都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喜爱与赞美。队员们都欣慰地表示:“独弦琴虽是岁月痕迹明显的乐器,但是演奏起流行乐曲可丝毫不逊色于流行乐器啊”。古乐器奏新乐章,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

图为中越独弦琴交流会。周易供图

音乐会结束,队员们进入京族博物馆展览区进行参观,馆中央陈列了一架两人长的独弦琴模型。琴身雕刻精美,通体锃亮,只靠一根弦就能演绎复杂悠扬的乐曲,队员们都在感叹京族人民的智慧想象和心灵手巧的实践能力,这也是京族传统音乐能够在流行音乐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动体现。

图为独弦琴。周易供图

行至京族传统服饰展览区,队员们注意到京族服饰中帽子类型多样,主要分为斗笠、头箍和礼帽三种。斗笠主要是为了抵挡海边的烈日和风雨,既舒适又实用;中老年人佩戴头箍,一来起到美观作用,二来还能箍住太阳穴,避免入风;而在身着礼服、长款服饰时则佩戴由布料折成、上露头顶、绣有花纹的礼帽,提升整体穿搭效果。集实用性、舒适性、装饰性于一体。兼容并蓄的美在过度追求统一审美的今天,是京族展现独特美感的一件独门法宝。

图为京族传统服饰。周易供图

在最后一个展区,队员们发现了一片文字海洋。展板展示了京族特有的文字——喃字,队员们好奇地打开手机搜索,但是由于输入法的限制,最终还是保留了这片文字的神秘。京族同胞的加密通话,让人好奇。所以赶紧致电越南留学生危振杰同学,危振杰同学表示:“认识这个字,可以帮忙问问越南语专业的同学”。期待着更多学者的加入能拨开这一片字海上的迷雾。

图为京族喃字。周易供图

两天的调研,团队发现,京族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得到大规模出圈式的传播,但已经在传统和流行中慢慢寻找平衡点,在艺术、生活、文化中有一直传承下来的传统,也有与时代接轨的印记。

团队总结出,京族非遗传统文化立于不败之地要坚持一接一守两传播的策略。与现代流行文化接轨;守住京族世代相传的独特文化符号;坚持线下办音乐会、展览,线上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争取京族文化慢慢出圈直至破圈,找到到传承与转变的新平衡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