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23日, “益路'童'行,花开有声”儿童自控力成长营在江西省南昌市成功举办。活动历时10天,先后在鑫源大厦、茶园街社区、阳明社区等地开展七场主题课程。本次系列心理成长课程,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联合南昌县微爱公益志愿者协会共同开展,围绕儿童自控力发展的多个关键维度,以游戏化、情景化的形式,引导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为孩子们打造了一段融合情感陪伴与心理成长的奇妙夏日旅程。
在“抵制诱惑——成为愿望守护者”课程中,孩子们通过绘制“诱惑档案”和“愿望天平图”,学会分辨短期诱惑与长期价值。一位小营员分享道:“以前写作业时总想玩手机,现在我会先问自己——是玩十分钟手机重要,还是写完作业后安心看电视更重要?”课程以视觉化方式呈现心理选择,帮助儿童在轻松互动中感知意志力的力量,播下延迟满足的种子。
情绪管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在“情绪调节——成为情绪驯兽师”课程中,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学习识别愤怒、焦虑等情绪,并尝试使用深呼吸、注意力转移等调节策略。一位小参与者说道:“以前生气时我会摔东西,现在我知道心里住着一只‘愤怒小怪兽’,要先冷静下来再和它说话。”课程引导孩子将情绪具象化、外化,既赋予他们表达负面情绪的安全空间,也让调节成为一件可以练习和掌控的事。每个孩子最终都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情绪急救包”,其中装着他们自主选择的调节工具,如画画、听歌或与朋友倾诉——这份小小的“工具箱”,也许将伴随他们走过许多未知的情绪旅程。
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贯穿成长营全过程。在“建造时间魔法城堡”活动中,孩子们化身“时间魔法师”,通过绘制“时间窃贼地图”找出自己最易拖延的环节,并制定“番茄钟盟约”来提高效率。一位小营员兴奋地展示自己的蓝图:“我把写作业安排在‘学习塔’,玩的时间放在‘快乐花园’,这样就不会混在一起了。”课程将抽象的“时间感”具象化为可操作的策略,帮助孩子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建立秩序感与自我管理意识。
除了核心课程,成长营还设计了“延迟满足”“专注力训练”“目标维持”等多项主题活动,继续在游戏与体验中渗透心理教育。例如,在“收集‘等待之星’”课程中,孩子们通过模拟“棉花糖实验”感受延迟满足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在“专注力抗干扰”课程中,他们绘制“分心怪兽”档案,并集思广益制定一套应对策略。这些课程不仅教授了调节技巧,更通过不断强化“我能做到”的自我信念,引导孩子在一次次尝试中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许多营员在结营时表示,自己已经从“容易放弃”变成了“愿意再试试”的人。
作为一次心理学知识深入社区的生动实践,“益路‘童’行,花开有声”儿童自控力成长营通过七节主题课程,将专业的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儿童能够理解、乐于参与的互动活动。课程设计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强调认知技能的培养,也注重情感认同与自我价值的建立,在无形中为孩子们种下了心理成长的种子。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为爱心暑托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段充满乐趣与收获的成长体验。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和互动,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情绪管理、时间规划和自我激励的具体方法。对于父母忙于工作的孩子们而言,这样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陪伴和支持。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情绪,在故事里理解坚持,在合作中学会沟通。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他们今后更从容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虽然活动暂告一段落,但关爱与成长仍在延续。播下的自控力和良好习惯的种子,将在孩子们的心中继续生根发芽。未来,“益路‘童’行,花开有声”团队成员将继续联合公益组织,拓展心理教育场景,研发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持续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期待有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携手守护每一朵花的绚烂绽放!
心理学院 文 韩欣琳 王嘉雨 张杨海诺
图 “益路‘童’行,花开有声”儿童自控力成长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杨海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