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刘燕)7月1日至7月6日,滁州学院 "传承・筑梦" 三界支教小分队带着“团聚青春、逐梦同行"的坚定信念,深入明光市三界镇三界村,传统文化知识宣讲为主题,开展“乐嘉”小课堂系列特色志愿服务活动。
此次活动聚焦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以构建城乡教育资源双向流通机制、赋能青少年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系统推进基础教育服务下沉基层。调研群体主要为5~14岁的中小学生,开设文娱辅导,带孩子们了解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知识以及防溺水知识,采取“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传承・筑梦" 三界支教小分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有趣且富有针对性的课程。“脸谱绘京剧”现场,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勾勒脸谱线条,孩子们在涂抹中感受京剧魅力,用童真创意为传统脸谱注入新活力。转至“树叶拓印古诗”区,志愿者带孩子们用树叶拓印作背景,边玩边诵读,让自然与文字相融,让传统文化悄然扎根;
三界支教小分队成员和孩子们拓印。刘燕 供图
而后的“小小纸鸢放童心”活动里,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制纸鸢再一同放飞,纸鸢翱翔蓝天时,孩子们笑声不断,动手能力与童心同飞扬;“读书分享会”上,志愿者先朗读故事引趣,再鼓励孩子们分享书籍,孩子们讲情节、谈感受,在轻松氛围中体会阅读之乐,学会倾听与表达。期间穿插的“趣味问答”环节,志愿者结合前述活动提问,孩子们踊跃抢答,在互动中巩固所学,让欢乐与知识同增长。团队队长刘燕分享道:“孩子们从拘谨到敞开心扉的每一步,都印证着爱与陪伴的力量。这些带着温度的课程,不仅点亮了他们的笑容,更让团队成员们懂得了用心沟通的意义。”
三界支教小分队成员为孩子们授课。刘晓月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创新推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在作业辅导环节,支教团队采用分课堂模式:两位老师将中高年级的孩子们集中到新教室,开展更具深度的作业辅导;其余老师则留在原教室,带领低年级小朋友们进行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绘画与手工制作。仅仅一天时间,这种因材施教的新型教育方式便收获了显著成效,不仅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学有所获,还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家长反馈道:“孩子们回家总念叨着要画脸谱、拓树叶,连说话都比以前多了。你们带着他们做的这些事,不光让娃玩得开心、学得投入,更难得的是那份把心放在孩子身上的认真劲儿,当家长的也能趁机喘口气,真是既省心又放心,太感谢了。”
三界支教小分队成员和家长交谈。张许梦怡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实现了“双向赋能”:既为三界村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与多样的体验,助力他们全面发展,也让“传承・筑梦”三界支教小分队的志愿者在支教实践中提升了教学能力与责任意识,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教育的奉献精神。团队指导教师夏老师呼吁:“希望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用爱心与行动为乡村孩子们搭建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梁,让他们在平等、优质的教育环境中逐梦前行。”
三界支教小分队成员与孩子们合照。夏欣妍 供图
三界支教小分队成员在社会大课堂中锻炼成长,通过服务留守儿童、参与乡村建设,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以实际行动展现高校学子的奉献精神,用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诠释担当,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燕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