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探农耕文明,悟航天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08 13: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双 周芳宇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吴双 周芳宇)为了深入探索农耕文明的厚重根基,真切体悟航天科技的广阔未来,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汲取奋进力量,7月5日,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青春赋能宜黄土,实干共绘振兴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抚州市宜黄县圳口乡郊源村,在村支书黄智勇的带领下前往郊源村的农耕馆和航天科技馆参观学习,感受当地千年传承的农耕文明和勇攀高峰的航天精神。

图为讲解员汤小玲为实践队员介绍传统农具犁的使用方法。

农耕文化如血脉般深植于中华文明的肌理之中,既是先民与土地对话的古老年轮,也是传统工艺破土生长的精神原乡。在农耕馆内,讲解员汤小玲带领大家有序参观馆内粮仓、八仙桌等生活场景,通过展示犁、耙、谷风车等当地的传统农具,生动再现了当地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实践队员刘子欣好奇地走上前,转动“谷风车”的把手体验谷物处理的过程,“亲手操作谷风车,我才真切感受到传统农具的魅力与劳动智慧。”这次农耕馆实践让她深刻体会到农耕的艰辛,更直观理解 “粒粒皆辛苦”的内涵,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图为实践队员刘子欣转动把手,用谷风机处理谷物。

郊源村航天科技馆以科普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为核心,系统梳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跻身世界前列的发展脉络,生动诠释了航天人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内核。馆内陈列的航天模型精致逼真,从“两弹一星”到载人飞船,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一件件展品串联起中国航天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壮阔征程。新时代宜黄骄子邓清明搭载“神舟十五号”为国出征,为家乡争光,被授予“时代楷模”“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讲解员汤小玲讲述其事迹时提到,“他的字典里从没有‘放弃’二字,每次训练都像第一次那样认真,这种坚守本身就是一种胜利。”邓清明以“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为信念,不断激励着全体实践队员传承执着坚守、勇于探索的精神火种。

图为实践队员杨佳慧展示航空模型。

此次参观学习,让全体实践队队员在回望历史与展望未来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了农耕文明的传承与航天科技创新的时代意义,为后续投身乡村振兴积累了认知与力量。全体实践队队员将怀揣求知的热忱,用数学思维探寻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芳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