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姜瑀菲)2025年7月,在四川省广安市协兴镇天星社区童伴之家的支教活动中,西南财经大学“碳寻乡野,青禾筑梦”实践队的青年学子,充分发挥财经与信息技术学科专业优势,创新设计并实施了系列融合专业特色的课程,为乡村留守儿童打开了认知财经世界与科技前沿的窗口。
财经课堂:穿越货币历史,启蒙财商素养
财经专业的青年学子为孩子们精心策划了一场“货币探索之旅”。课程以贝壳、刀币、铜钱、交子等古今中外货币的实物模型和仿制品为教具,结合生动动画,清晰展示了从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到金属铸币、纸币的出现,再到当今数字货币兴起的演变历程。互动问答让孩子们对抽象的经济概念有了直观认识。
图为童伴之家的孩子在课上回答问题。丁玉洁供图
在“设计未来货币”创意环节,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画笔设计出形态各异的“未来货币”。有的构思能吸收污染物的“环保币”,有的设计具备防伪识别功能的“安全币”,还有的想象能自动计算价值的“智能币”。天马行空的创作让课堂充满活力,也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创新思维。
知识学习延伸至现实生活。“小小理财家”课程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制定家庭一周食品预算等贴近生活的场景,引导孩子们区分“需要”和“想要”,学习合理规划零花钱。课后,不少孩子主动制定了“零花钱使用计划表”,表示要将部分零花钱储蓄起来,用于购买学习用品或未来更有意义的支出,初步建立了理性消费和储蓄规划的意识。
图为学生们举手回答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零花钱。丁玉洁供图
面对潜在的金融风险,青年学子专门开设了“金融安全小课堂”。结合真实发生的网络诈骗、诱拐案例,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向孩子们揭示了常见的诈骗手段,如虚假中奖信息、网络游戏交易陷阱、冒充熟人借钱等,并传授了“不轻信陌生人”、“不透露个人信息和密码”、“涉及钱财必须告知家长”等基本防范原则,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孩子们共同在队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丁玉洁供图
科技课堂:触摸AI脉搏,畅想创新未来
计算机专业的青年学子带领孩子们搭乘“科技时光机”,回顾了中国从四大发明到现代航天工程、超级计算领域的辉煌成就,增强了孩子们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感。
“人工智能初体验”环节备受孩子们欢迎。青年学子们通过现场演示智能手机语音助手对话、人脸识别解锁设备等功能,让孩子们亲身感受AI技术的便捷与神奇。“小爱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哇,手机认识我的脸就能打开!”等互动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图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孩子们传授相关知识。张译匀供图
为深入浅出地解释AI的工作原理,团队设计了“AI成长小剧场”。孩子们扮演“数据”和“AI模型”,通过情景演绎,生动展示了AI模型如何像人类学习一样,需要“吃”进大量的数据样本,并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逐渐变得“聪明”起来,完成特定任务。这种形式让孩子们理解了AI学习需要持续“喂养”数据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图为广安区区委书记赵婧慰问支教团队和留守儿童们。姜瑀菲供图
畅想未来环节点燃了孩子们的科技梦想。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描绘心中的未来发明:自动分类回收垃圾的机器人、能瞬间转移物品的传送门、保护城市免受灾害侵袭的能量防护罩……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展示他的设计:“我画了一个透明保护罩,可以抵挡台风、地震,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些充满童趣与责任感的想象,展现了科技向善的美好愿景。
图为实践队支教队员与童伴之家留守儿童们在结课仪式上的合影。姜瑀菲供图
西南财经大学“碳寻乡野,青禾筑梦”大学生实践队将财经素养启蒙与前沿科技体验融入乡村支教课堂,不仅拓展了乡村儿童的知识视野,在财商意识、科技兴趣和安全防护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启蒙,也探索了高校专业资源赋能乡村教育的新路径,为促进乡村儿童的全面发展贡献了专业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瑀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