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文学院“白沙语韵”推广普通话实践队联合泉塘筑梦支教队走进阳新县白沙镇潘祥小学,为四五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言文化课堂。实践队以美食为媒、以乡音为引,通过趣味互动与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在认识家乡文化的同时,感受国家通用语言的魅力,为推普行动注入青春活力。课堂伊始,主讲人郑子珺和邢煜晨通过展示黄石港饼、太子豆腐等特色美食图片,以“美食猜猜看”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随着一张张诱人的美食图片在屏幕上闪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图为上课时的课程资料 来源于邢煜晨 在充分调动孩子们对家乡美食的兴趣后,课程自然过渡到普通话发音教学环节。队员们精心选取“黄石港饼”“太子豆腐”等特色词汇,采用方言与普通话对比教学的方式。通过设计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重点指导孩子们掌握声调变化、平翘舌发音等语言要点。在当地方言模仿环节,孩子们忍俊不禁的笑声让语言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图为队员为孩子们上课时照片 来源于孙小媛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队员们还化身“故事大王”,生动讲述印子粑背后的祭祀传统、太子豆腐的三国传说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典故。在宣传本地特色文化的同时,更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普通话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意义。图为上课时小朋友用方言说食物名称 来源孙小媛
课堂最后,队员们鼓励孩子们争当“美食推广大使”,运用新学的标准普通话为家乡美食创作广告词。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创作出各具特色的广告语,并用稚嫩的画笔为广告词配上插图。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完成了从语言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自然过渡。整堂课寓教于乐,既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又领略到普通话的独特魅力。
图为“白沙语韵”推普实践队合照 来源于孙小媛 方言守护家乡文化记忆,普通话搭建沟通桥梁。这场跨越课堂与生活的推普行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黄石特色美食的标准发音,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语言文化的种子——当地方言与普通话的碰撞,不是替代而是共生。正如黄石的港饼、豆腐与印子粑,既以独特滋味承载着乡愁记忆,又借由通用语言的传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场推普行动所传递的理念,终将如清泉般浸润更多心灵,让语言在交融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让每一种文化都能在理解与共鸣中生生不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潘雯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