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于泽浩) 近日,烟台大学“触摸传统,延续文脉”黄河文化调研实践队赴山东潍坊昌邑区柳疃镇,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疃丝绸的传承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
实践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形式,对公众关于山东丝绸与刺绣的认知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对传统丝绸文化抱有敬意,但对具体工艺、地域特色及当代发展困境了解有限。这一结果为团队后续深入调研与文创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队员们近距离观摩了从蚕茧到成绸的全过程,并在非遗传承人孙玉莲的讲解下,了解了柳疃丝绸辉煌的贸易历史与文化积淀。实践队员还亲自体验了缫丝、织造等传统工艺,深切感受到“寸锦寸金”背后的技艺价值与文化内涵。
▲图为实践队员在传承人指导下体验丝绸织造工艺
座谈中,孙玉莲表示,近年来柳疃丝绸产业规模严重萎缩,多数企业转型纺织其他纤维,传统丝绸因产品类型单一、审美滞后而逐渐边缘化,目前仅依托家纺领域艰难维系。她还讲述了丝绸背后一段感人至深的侨乡往事,让队员们体会到丝绸不仅是商品,更承载着一代人的家国记忆与乡土情结。
▲图为实践队与孙玉莲交谈柳疃丝绸产业发展近况
围绕产业困境,实践队与传承人共同探讨突围方向。队员们建议将丝绸“离皮离汗”的特性与现代家居服饰需求相结合,开发兼具实用功能与美学价值的新产品;同时挖掘其商帮历史与侨乡文化,推进IP故事构建与文化衍生品设计,提升品牌情感附加值。
▲图为图为实践队与博物馆举行合作挂牌签约仪式
实践期间,团队还与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完成签约挂牌,为校地持续合作搭建平台。目前,队员们正抓紧整理影像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推进纪录片制作与文创方案细化,以期用青年视角讲述黄河丝绸故事,为传统工艺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撰稿:于泽浩 图片:丁子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泽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