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左沁鹭 罗秋琳 杨嘉欣 农崟秀)2025年8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边关筑梦,支教传情”服务团走进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宜景社区,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形式助力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注入青春动力。
宜景社区作为宁明县易地搬迁安置点,于2018年建成,集中了来自全县8个乡镇的663户、2467名搬迁群众,民族成分丰富,同时也是崇左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示范点,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团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结合社区实际开展系列活动,既强化居民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也通过在地化、适老化服务提升社区幸福感,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团队服务边疆的初心。本次活动以三大核心环节展开,将非遗文化传承、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团结宣讲深度融合。
非遗文化传承:边疆同心,共传匠心
上午10点,团队成员以一场民族团结主题微课拉开了活动序幕。该环节以“边疆同心·非遗共传”为主题,团队成员首先讲述宁明县边境“守边联盟”故事,阐明民族团结对发展、文化共生及护边固防的意义。随后,介绍非遗文化价值与漆扇制作方法,现场演示漆扇制作流程,并邀请社区居民亲手参与,让大家在自主配色、动手创作中感受非遗魅力,在互动欢笑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1 团队成员与社区居民一起制作漆扇
心理健康守护:趣味实践,筑牢心防
下午,服务团围绕心理健康服务,开展了一场针对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讲座。团队成员通过讲解与互动问答,向居民普及健康五大原则、心理健康十条标准、六大健康心理特征及心理调节方法,并带领居民学习《清肺拍拍操》,从动作教学到跟随音乐完整练习,社区居民全程热情参与,现场氛围欢快,在运动中守护身心健康。
图2 团队成员与社区居民一起学习《清肺拍拍操》
民族团结宣讲:共学共唱,谱写和谐
以“民族团结”为关键词,团队成员先阐释民族团结概念并结合实例说明民族互助场景,再介绍广西民族概况、宁明花山壁画的团结象征及特色民俗。在分享社区互助故事与团结事迹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向社区居民解读民族团结对生活与教育的重要性。活动尾声,团队与居民交流民族文化——学习宁明特色歌圩,并共唱壮族敬酒歌《呗侬情深》,用歌声传递民族情谊,让团结氛围浸润社区。
此外,服务团还参观学习宜景社区民族团结成果展览,深入了解互嵌式社区建设路径,进一步坚定了以教育实践服务边疆、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使命担当。
图3 团队成员与社区居民一起唱响《呗侬情深》
从非遗漆扇里的文化传承,到《清肺拍拍操》中的健康守护,再到《呗侬情深》歌声蕴含里的民族团结内涵,本次实践活动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健康与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宜景社区的土壤中。这不仅是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青年学子践行“服务社会、助力边疆”的生动实践,更以青春之力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图4 活动合影
文源:左沁鹭、罗秋林,杨嘉欣、农崟秀
图源:左沁鹭
校对:冯悦露、左沁鹭
审核:冯悦露、钟彬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左沁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