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13月32日讯(通讯员 饶奔 赵张阳 王静雯 王晨仰 岳子丰 左紫怡) 7月25日,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智承古韵:AI+生物技术赋能传统工艺创新实践”实践队在陕西宝鸡展开深度实践。团队上午探访百年药企紫光辰济,探寻中医药现代化路径;下午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追溯青铜文明中的工艺智慧,一日紧凑行程尽显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交融。
▲图为实践队员在陕西省紫光晨济药业与研发人员合影
上午:百年药企的守正创新实践
清晨,实践队在王军老师带领下走进紫光辰济药业。通过企业宣传片,队员们系统了解到这家始于1918年的药企变迁:从“达兴堂”药铺到地方国营制药厂,再到现代化药企,规模虽变;但“药材必道地、炮制必如法”等《六必令》祖训始终坚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企业对品质的执着。
随后的专题座谈会上,紫光辰济副总经理王静等7位企业领导与团队围绕“老字号的现代化突围”深入交流。针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质量控制标准等技术瓶颈,双方结合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应用展开热烈探讨。王静透露,企业正规划联合高校建立“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实验室”,以循证医学验证传统药方疗效,响应《中药注册管理规定》。实践队提出强化“道地药材”标识、扩大《六必令》文化影响力等建议,获企业积极回应,双方约定推进产学研融合。
队员们还参观了生产车间:炮制车间里,传统药材的净选、切割工艺展现古法匠心;检测实验室中,精密仪器严格检测药品成分;样品储存间的恒温恒湿环境,则体现全流程质量管控。直观的生产场景让队员们对中成药制作有了清晰认知。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药品留样室
下午:青铜重器中的文明密码
午后,实践队转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青铜铸文明”主题展中开启三千年技艺溯源。展厅入口的“青铜器之乡”巨型浮雕,勾勒出从周原窖藏到雍城遗址的考古轨迹,队员们仿佛置身西周工匠的铸造现场。
从镌刻“宅兹中国”的何尊,到记载司法案例的(亻朕)匜,从纹饰繁复的害夫簋到见证秦人世系的秦公镈,一件件青铜重器如立体史书,展现周秦工艺巅峰。秦公镈铭文与《史记》记载的印证、饕餮纹中融入的羌戎元素,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这些文物既是技艺载体,更是文化交融的见证。
▲图为队员们在陕西省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前的合影
一日调研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中医药还是青铜工艺,传承创新都需在坚守传统智慧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破解难题。团队将持续探索“AI+生物技术”赋能传统工艺的可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贡献力量。
撰文 | 饶奔 赵张阳
图片 | 王静雯 王晨仰 岳子丰 左紫怡
一审 | 高源 王军
二审 | 马倩
三审 | 万海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静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