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嵩阳书院,解码古今学脉—— 明法书院 “循迹书院,对话古今” 实践团探寻书院精神当代转化

发布时间:2025-07-07 22: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意婷   阅读 25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度挖掘古代书院精神的现代生命力,6月30日至7月1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 “循迹书院 对话古今”—— 中国古代书院精神及其当代转化寻访实践团赴登封市嵩阳书院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地探访、深度研学等形式,搭建古今教育理念的对话桥梁。

循迹探访:触摸千年书院的精神肌理

实践团首站抵达嵩阳书院 “程门立雪” 旧址,研究员讲述北宋学者杨时、游酢雪地求师的典故,团队成员驻足石雕前,感悟 “尊师重道” 的精神内核。在讲堂,队员们细心聆听,感受二人对知识与师者的极致尊崇,以及为求真理不惜躬身践行的坚韧品格。

实践团成员江含玥感慨道:“站在‘程门立雪’旧址,仿佛穿越回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刻。杨时和游酢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师长的敬重,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以谦逊的态度对待知识与师长,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品质。”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讲堂氛围。胡浩瀚 供图

古今对话:传统智慧赋能现代教育

在与嵩阳书院研究员的交谈中,团队聚焦 “二程讲学” 的思想创新价值,将古代 “分斋教学” 模式与书院 “学分超市” 课程体系对比。研究员指出,程朱理学 “穷理致知” 的探索精神,与现代书院制改革中 “通专融合” 的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实践团还组织角色扮演,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 “知行合一” 的治学传统。

实践团成员胡浩瀚分享道:“通过与研究员的交流以及角色扮演,我发现古代书院的教育智慧与现代教育理念有着诸多相通之处。‘穷理致知’让我明白,学习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知行合一’更提醒我,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实现自我成长。”

图为团队成员与研究员交谈。袁恺聪 供图

学脉解码:责任担当的时代转译

实践团于嵩阳书院感悟范仲淹“修身济世” 的精神内核。队员们查阅范仲淹 “断齑画粥” 相关记载,结合其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家国情怀,展开 “古代士人责任观与当代青年使命” 专题研讨。团队发现,范仲淹在嵩阳书院苦读期间形成的 “修齐治平” 理念,与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中 “服务社会、锤炼本领” 的目标高度契合。

此次嵩阳书院之行,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会到嵩阳书院的精神内涵——兼容并蓄的学术品格、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为现代书院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参照。此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更推动书院精神在当代教育场景中焕发新生机。

图为“循迹书院 对话古今”实践团成员合影。邢梦晨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在登封市教育局合影。程果 供图

(赵意婷、胡浩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意婷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