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淬炼的雅韵:海州五大宫调的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25 22: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旭生树 陈培培 陈磊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知识课堂

在中华非遗的璀璨星河中,海州五大宫调是一颗历经千年时光淬炼的明珠。它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南北文化交融的印记,在岁月流转中沉淀出独特的艺术韵味,不仅是一方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更成为展现中华民族俗曲艺术魅力的重要符号,其传承之路,更是一部跨越世代的文化守护篇章。​

海州五大宫调的历史脉络可追溯至唐宋年间,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与融合,在明清时期达到艺术巅峰。它打破了南北音乐的地域界限,以《软平》《叠落》《骊调》《南调》《波扬》五大核心曲牌为根基,构建起层次丰富、风格独特的艺术体系。作为明清俗曲的重要活态遗存,其曲牌结构、旋律走向与演唱范式,完整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从古典向民间演变的关键痕迹,堪称研究中国俗曲发展的 “活化石”,为音乐史学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依据。​

从艺术表达来看,海州五大宫调展现出极强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演唱形式灵活多变,独唱时能以细腻声线传递婉转情愫,对唱时可借角色互动演绎生活场景,齐唱时又能凭和声共鸣营造恢弘氛围。伴奏乐器的搭配同样考究,三弦的清亮、琵琶的柔美、扬琴的明快、二胡的绵长相互交织,与唱腔形成完美呼应,让每一段旋律都兼具叙事性与感染力。而其唱词内容更是一部 “民间生活百科”,既有对山河风光的细腻描摹,如描绘山海相连、河港繁华的景致;也有对历史故事的生动演绎,再现民间流传的经典桥段;更有对婚恋嫁娶、邻里相处、劳作生活等日常场景的真实刻画,语言直白质朴却饱含温情,字里行间满是生活的烟火气。​

在表演风格上,海州五大宫调堪称南北文化交融的典范。它既吸纳了南方音乐的婉约细腻,如《南调》中通过滑音、颤音的巧妙运用,将少女怀春的羞涩、游子思乡的惆怅娓娓道来;又融入了北方音乐的豪放洒脱,像《波扬》的明快节奏、《骊调》的激昂旋律,常用来表现丰收时节的欢腾、英雄人物的豪情。表演者通过对气息的精准把控、对情感的深度共情,让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饱满的情绪,时而如涓涓细流浸润人心,时而如奔涌江河震撼心灵,展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随着时代发展,海州五大宫调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步入系统化、规范化轨道。2004 年,它入选江苏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获得地方层面的重点关注;2006 年,成功跻身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文化价值获得全国范围内的认可,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当地专业文艺团体自上世纪 60 年代起,便主动肩负起传承重任,构建起清晰完整的传承谱系,历经四代传承人的接力守护,不仅完整保留了核心曲牌与经典曲目,更将独特的伴奏技艺如 “杯琴” 演奏等代代相传,确保这门古老艺术的核心技艺不致流失。​

为让这份千年雅韵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传承者们探索出多元创新的传承路径。在传播形式上,传承者们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借助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线上展厅等渠道,将海州五大宫调的经典片段、表演场景、传承故事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打破地域限制,让全国观众都能聆听这份跨越千年的旋律。在艺术创新方面,文艺工作家们尝试将海州五大宫调与现代音乐元素、戏剧创作相结合,推出融合作品,既保留传统曲牌的韵味,又融入当代审美需求,让古老艺术在新的艺术语境中绽放新光彩。​

时光流转,海州五大宫调历经千年而不衰,既是因为其深厚的艺术底蕴,更得益于一代代传承者的坚守与创新。它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在未来的传承之路上,这份历经时光淬炼的雅韵,必将在保护与创新中继续前行,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当代生活,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旭生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