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歙州古城却因一缕中医药的清风而格外清凉。7月5日至6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的专家团队与“医脉薪火”实践团携手歙县中医医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从灯火阑珊的夜市义诊到基层医疗的暖心服务,从学术交流的智慧碰撞到敬老院里的温情脉脉,这场活动不仅为百姓送去了健康,更让岐黄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夜市送健康:千年医脉“活”起来
夜幕初垂,徽州府衙广场上华灯璀璨,人声鼎沸。一场独具特色的“中医夜市”在此拉开帷幕。歙县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松坤带领团队,与安徽省中医院李祥、何望生等专家及实践团学子共同搭建起“零距离”义诊平台。艾灸的缕缕药香氤氲在空气中,推拿的精准手法舒缓了疲惫的身躯,耳穴埋豆的巧妙技艺引得市民纷纷驻足。护理团队现场演示拔罐、针灸、刮痧等传统技法,娴熟的动作与细致的讲解,赢得围观群众的连连赞叹和纷纷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协助义诊专家为群众进行免费针灸服务
"中药香囊制作区人头攒动,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草芬芳。红木方桌上整齐摆放着广藿香、艾叶、甘松等中药材,家长和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按古方配比装填香囊。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捻起片片草药,团队成员在一旁悉心讲解每味药材的功效——艾叶驱蚊、佩兰醒神、紫苏解表。有位穿汉服的小姑娘将做好的香囊系在腰间,仰头问道:"妈妈,这就是古人说的'佩香囊'吗?"笑语间,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田。
“原来中医养生这么有意思!以前从来不知道中医药文化有这么多诊疗形式和内涵”一位体验完耳穴埋豆的市民感慨道。活动还巧妙融入普法宣传,通过生动案例解读《中医药法》,让法治意识与中医健康理念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基层暖人心:薪火相传“动”起来
6日清晨,实践团兵分两路,将中医药的温暖送至基层每一个角落。专家组在歙县中医院开展义诊,针对脑血管病、骨伤等疑难杂症,以中西医结合的独特视角为患者量身定制诊疗方案。专家们耐心问诊、细致辨证,将传统医学的智慧与现代医疗技术完美融合,深入了解当地百姓的病痛困扰并给出独到的治疗建议。
图为安徽省中医院专家李祥为歙县人民进行义诊
与此同时,学生组奔赴霞坑卫生院,与胡氏内科传承人胡吉展开了一场关于新安医学守正创新的学术对话。学子们虚心求教,传承人倾囊相授,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下午,学生们转战黄山市中医院,通过问卷调研深入了解基层中医药需求,为未来的学术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图为团队成员与胡吉医生探讨对于基层中医和新安医学融合发展的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5日下午,实践团还专程前往富堨镇敬老院开展义诊。学子们为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进行艾灸推拿体验,用专业的技术和温暖的笑容传递着敬老爱老的情怀。“这些孩子技术好,态度更亲!”敬老院的王大爷竖起大拇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图为团队成员为富堨镇敬老院的老人进行艾灸体验
青春践初心:岐黄薪火“传”下去
从府衙广场到乡镇敬老院,从医院诊室到传承人工作室,实践团成员的足迹遍布歙县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既是专家义诊的得力助手,也是健康宣教的“移动讲堂”,更在亲身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医药事业的理解与热爱。“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中医的根在民间,传承的魂在惠民。”团队成员华军霞在总结会上动情地说道。
据统计,此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超千人次,发放线上线下宣传资料300余份。歙县中医医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惠民形式,让中医药文化如新安江水般滋养万家,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深厚的中医力量。
(通讯员:单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单倬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