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5日讯(通讯员 白锐)在山西运城万荣县,有这样一位非遗传承者,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曾参与《还珠格格》《走向共和》舞蹈拍摄,更是万荣花鼓县级传承人,她就是陈晓娜。长治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鼓韵薪火社”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5年7月奔赴万荣县,对话陈晓娜,探寻万荣花鼓传承密码。
缘起:一眼定情,返乡续薪火
2003年,大学课本《中国民族民间舞》里,万荣花鼓“老者”多鼓表演的画面,如星光点亮陈晓娜的心。“万荣竟有如此珍宝,怎能任其蒙尘?” 这份惊叹与使命感,促使毕业后的她,毅然踏上返乡传承之路,誓要让万荣花鼓重绽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万荣花鼓县级传承人
深耕:向下扎根,守正筑根基
2006年,刚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陈晓娜,以创业者身份返乡创办舞蹈机构,开启传承征程。“入行初期,我深入研究万荣花鼓,与国家级传承人交流学习。“回忆往昔,她目光坚定。但传承之路满是荆棘,孩子练习多鼓时的哭喊,翼城花鼓、稷山高台花鼓盛名带来的压力,都没让她动摇,反而让她明白:传承要原汁原味,先筑牢根基。
她自掏腰包学打法、熬夜整理鼓点、反复编排动作,在钻研中,对万荣花鼓的理解日益深刻,也开始思索:如何丰富形式,让传承走得更远。从依赖传承人实现舞台效果,到主动融合灯光音乐编创节目,她逐步掌握传承创新的“密码” 。
▲图为陈晓娜老师所创舞蹈机构的学员进行万荣花鼓表演
突破:向上生长,创新拓新局
2022年,非遗保护政策春风拂来,陈晓娜将万荣花鼓系统纳入舞蹈班课程,盼其 “走出万荣,走向世界” 。
在机场受捧、航班上被误认,让她意识到宣传不足;保利剧院表演时,“地方特色 + 都市风貌” 融合的《万荣小苹果勇闯上海滩》,收获满堂彩,更坚定创新决心。此后,她每年求变:让小演员 “身挂多鼓” 表演,融入灯光;结合 “孤山” 特色与花鼓历史,创编 “鼓山” 造型社火,借精彩演出,让万荣花鼓被更多人看见。
▲图为陈晓娜老师所编的万荣花鼓表演
盛放:繁花满枝,传承谱新篇
近年,陈晓娜带领学生,让万荣花鼓声动四方,从上海到香港,从景区到乡村春晚,观众一句 “万荣花鼓真厉害” ,常令她热泪盈眶。“孩子们敲响的,是万荣文化的心跳。” 如今,她盼创作专属原创音乐,让鼓声穿越时空,回荡三晋。
面对 “市场化会影响纯粹性” 质疑,她坦然:“名利之外,我要留下被时代记住的作品。” 她开设 “万荣舞协” 短视频账号,以新形式吸粉年轻人;计划融入高跷元素,提升表演观赏性,用行动诠释 “传承不是复制,是让古老技艺活在当下”。
▲图为团队成员与舞蹈机构成员的合照
共鸣:对话青春,共赴传承途
此次访谈,长治医学院学生深刻感悟:非遗传承,道阻且长。团队成员直言,未来既要深耕医疗卫生,也会接力非遗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转化中,绽放更亮光芒。
陈晓娜用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诠释坚守,以专业为舟、初心为桨,在非遗传承长河,书写动人答卷。而这份对非遗的热忱与担当,也将激励更多青年,投身传统文化守护与创新,让古老传承,在青春力量助推下,奔向更广袤的未来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白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