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晖洒顶映交融,寻根践梦踏征程。近日,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系7名师生组成的“石榴籽・同心行”实践团,怀揣着对民族团结的热忱,深入大厂回族自治县及保定回族聚居区调研。他们在燕赵大地上开启了一场跨越民族的文化寻踪之旅,用脚步探寻民族团结的真谛,以行动书写民族交融的篇章。
石榴结籽民心聚,文化殿堂展新颜
团队成员走进大厂民族宫,这座由何镜堂院士精心设计的建筑,气势恢宏,独具民族风情。在这里,大家深切感受到当地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视,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及参观各类文化展览,详细了解到近年来大厂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促进民族交流,学习结束后,团队为游客及当地回族小学生讲解大厂历史、民族文化特色等内容。互动中,同话一段历史、同传一种文化、同筑一份情谊,生动展现了各民族在文化交融中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连的和谐画面,让跨越民族的情感共鸣在交流中升温,进一步助推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古寺文脉承薪火,和谐共融谱新篇
实践团走进北坞清真寺,在探访中,团队成员与寺内阿訇及穆斯林群众展开深入交流。这里,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穆斯林群众每日按时礼拜,寺内时常传出恭诵经文的悠扬之声。同时,该寺在传承宗教文化的基础上,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持续推进文化传播,促进了宗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融。
乡村振兴绘蓝图,民族团结促发展
大厂北坞回族村,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团队与村民深入交流得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原汁原味的回族美食既让游客大饱口福,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日子过得愈发红火。在这里,民族团结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回汉村民互助互持、共建家园,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的美好图景。
民俗风情展特色,同心聚力共前行
在寺管会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缓步走进保定清真西寺。古朴的建筑散发着岁月沉淀的庄重,浓厚的文化传承氛围扑面而来。寺内阿訇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带领大家穿行于庭院之间,细致解读寺内建筑与回族聚居文化的关联——从门楼的纹饰寓意到院落的布局逻辑,无不体现着民族习俗与生活智慧的融合。
交流中,阿訇重点讲述了清真寺街独特的文化特色:街道与寺院的空间呼应,暗含着“围寺而居”的聚居传统,既满足了生活需求,又融入了民族文化中对安宁与和谐的追求。谈及回族习俗,阿訇娓娓道来。开斋节时,居民们会先到西寺聚礼,随后带着自制油香走街串户、互送祝福;日常生活里,邻里间的互助传统与文化中“行善”的理念相契合,让温暖人情在街道中代代相传。
阿訇与寺管会人员还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向年轻一代传授民族文化传统与特色技艺。这种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如纽带般将不同年龄段的群众紧密相连,也为民族团结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保定清真西寺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更是承载清真寺街民族记忆、凝聚同心力量的精神地标。
保定清真北寺的庭院静谧清幽,青砖灰瓦在光影中勾勒出古朴轮廓。实践团结合提前收集的资料与阿訇的讲述,通过“细看建筑形制”“解读空间布局”“追溯节庆印记”“整理民俗故事”等形式,触摸回族文化的历史脉络。
此次实践期间,团队先后走访大厂民族宫、北坞村、保定清真寺街等多地。大厂民族宫尽显民族文化独特魅力,北坞村街巷承载着回族群众的生活烟火,保定清真寺街则通过阿訇的细致讲解展现丰富文化习俗。这些地点串联起民族文化的根脉,守护着文化多样性,正是我们读懂民族团结的重要密码。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了解各民族知识,为各民族的友好交流贡献力量,让青春在促进民族团结的事业中绽放光彩,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燕赵大地上常开不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