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金箔非遗 传承千年匠心 —— 南京工程学院“千锤金韵文化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5 23: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日,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千锤金韵"文化实践团深入南京市江宁区、栖霞区,开展以"探寻金箔非遗,传承千年匠心"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探访、体验交流、专题调研、文化宣传等多元形式,深入调研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传承现状,激发青年学子的文化保护意识。

工坊探秘,触摸千年技艺

在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一两黄金能打制成一亩地大小的金箔”的讲解令实践团成员惊叹。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成员们近距离观摩了金箔锻制的12道核心工序,从黄金配比、高温淬炼化金条,到反复捶打拍叶、细致塑形做捻子,再到烙金开子、沾金捻子、打金开子等环节,深切感受到这项始于东晋的古老技艺所蕴含的厚重底蕴与匠人智慧。

调研对话 深挖传承密码

团队通过前期线上200余份问卷调研发现:超七成受访者知道金箔是南京特色非遗,但仅不足两成能说出3道以上制作工序,公众对金箔技艺的认知仍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公众认知深度存在明显缺口。

带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团专访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葛义根师傅。葛师傅手持已经传承三代的铁锤,现场演示“打了戏”的关键技巧,并指导成员们体验。谈及这项技艺在当代的传承,葛师傅殷切期望:“金箔薄如蝉翼,考验的是手上的准头,更是心里的静气,现在年轻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这手艺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非遗课堂 播撒文化种子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金箔文化,扩大金箔文化影响力,实践团队精心设计了面向青少年的“金箔的前世今生”课程。在非遗小课堂上,团队负责人刘姝怡通过动画演示黄金配比、化金条等工艺,结合故宫金箔装饰、佛像贴金等案例,生动讲解金箔的历史价值与应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文创焕新 探索活态传承

“要让金箔技艺活下去,既要守得住老手艺,也要接得住新时代。”这是实践团通过调研体验得出的共识。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非遗与现代生活脱节”问题,团队以南京金箔元素为核心,创新设计开发了冰箱贴、手机壳等系列文创产品。这些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作品,不仅为金箔锻造这一古老技艺注入了当代活力,更是青年学子对金箔文化在新时代传承的创新表达,是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的实践。

此次实践,“千锤金韵”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担当,既让青年学子在工坊体验中扎根金箔技艺的文化根脉,于锤声与匠心间厚植文化自信,更催生出守护非遗文化的自觉担当。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推广调研成果,以青春之力守护文化根脉,让千年金箔之韵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