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陈晨)7月5日,"向日葵零壹课堂-数学π递"社会实践团队创新红色教育形式,组织志愿者与芜湖十里社区儿童"一对一"结对,走进王稼祥纪念馆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志愿者们化身"红色讲解员",以情景互动带孩子们穿越历史,让革命精神在"大带小"的牵手实践中鲜活传承。
图为在纪念园门口准备出发留影
上午9时,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有序进入纪念馆。在“王稼祥生平陈列展”展厅,团队成员结合文物展品与历史图片,分段讲述王稼祥同志在革命时期的重要贡献。
实地研学:触摸历史细节中的信仰之光
“你们知道这个公文包里装着什么秘密吗?”在纪念馆内,志愿者们化身“红色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王稼祥的革命故事。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新颖形式,志愿者们将王稼祥的革命历程娓娓道来。从少年立志的成长故事,到遵义会议上的关键抉择,再到外交战线上的卓越贡献,每个展品都化作生动的教材。一位小朋友听完讲解后兴奋地说:“原来历史书上严肃的王爷爷,年轻时也和我们一样爱学习、爱思考!”
图为队内成员与小朋友们参观纪念园内部
双向成长:社会实践中的责任与传承
“这次活动既是带孩子们学历史,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一次精神洗礼。”实践团队队长表示,为了准备讲解内容,成员们提前查阅史料、打磨讲稿,“当看到孩子们追着问‘后来怎么样了’时,我们真正体会到红色文化传播的意义。”“看到孩子们主动追问历史细节,争相分享感悟,这就是红色教育的意义所在。”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我们要让革命历史走出展馆,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活动负责人介绍道。夕阳下,大小身影在纪念馆前合影留念,红色基因在这场充满童趣的研学中实现了生动传承。
图为研学结束在纪念园门口合影
王稼祥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暑期以来纪念馆已接待多批研学团队,“大学生作为‘中间桥梁’,用年轻人的视角转化历史叙事,让少年儿童更容易接受红色教育。这种‘大带小’的传承模式,正是红色文化活态传播的有益尝试。”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行走中理解了“初心”的内涵,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深化了对“青年担当”的认知。团队表示将延续"红色育苗"计划,让革命历史通过更多创新形式走近少年儿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晨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