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国家级“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团队深入湘西村寨推广普通话

发布时间:2025-07-07 21: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姜梦遥 王芝 杨金鑫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姜梦遥 王芝 杨金鑫)双语融合,共话乡音。近日,吉首大学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作为教育部、团中央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国家级重点团队,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润雅乡土家族苗族混居村落润雅村,开展“入户推普”专项行动。通过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方言+普通话”融合教学等接地气方式,精准助力村民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文化新动力。

入户走访摸实情,推普需求心中明

为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实践团成员们兵分四路,深入润雅乡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队员们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形式,细致摸排村民的普通话听说能力、使用习惯及学习意愿。调研发现,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高度依赖土家语、苗语等方言沟通。尽管部分村民能听懂普通话,但主动开口说、自信说的意愿和能力普遍不足。“我们年纪大了,学新东西慢,但孙伢子孙女上学都要讲普通话,我们也想跟着学几句,好跟他们多讲讲话。”村民张大爷朴实的愿望,道出了众多留守家庭对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迫切需求。

双语融合近人情,推普之“声”入人心

针对调研发现的“开口难”问题,实践团成员采用“方言+普通话”双语教学策略。亲切的当地方言拉近距离、消除隔阂,再自然引入普通话词汇和句式进行示范讲解。这种“双语结合、循序渐进”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村民的学习门槛。“以前总觉得讲普通话‘拗口’、怕出丑。现在你们先用我们的话讲一遍,再用普通话教,感觉一下就明白了,也没那么难了!”村民李婶在尝试用普通话交流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队员们还积极鼓励村民参与到团队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中来,在应用中提升能力。

聚焦“一老一小”,共筑团结进步路

润雅村是典型的土苗混居村落,共计655户人家, 2088位村民,其中土家族、苗族人数占比超过90%。作为国家级重点推普团队,“药好青春”社会实践团深知责任重大。未来,团队将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目标,聚焦润雅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两大重点群体,结合当地浓郁的土家特色文化和村民实际需求,持续深化推普工作。面向儿童开设寓教于乐的“推普系列趣味小课堂”,通过游戏、儿歌、民族故事会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夯实语言基础,播撒民族团结火种;持续走访当地村民,重点教授日常交流、民族政策、信息获取等场景下的普通话应用。通过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普通话推广宣讲活动,营造“人人学普语、人人讲普语”的良好氛围。

为 科普现场

吉首大学学子将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饱满的青春热情,持续探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努力消除语言隔阂,架设沟通桥梁,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润泽土家苗寨、联结各族群众、赋能乡村发展的民族团结纽带,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青年力量。

图为 支教课科普队与村民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姜梦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