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风裹挟着炽热的暑气,却吹不散江西服装学院“艺”抹红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乡村的坚定步伐。他们暂别校园,走进阡陌纵横的乡野,将青春的朝气融入炊烟袅袅的村落。在这里,没有华丽的舞台与喝彩,唯有沾满泥土的足迹、浸透汗水的衣衫,以及一颗颗怀揣着热忱与担当的赤子之心。从田间地头的躬身劳作,到非遗工坊的创新探索,他们用行动勾勒出一幅幅温暖动人的乡村振兴画卷,在乡土大地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斗诗篇。
一、鞋履传情:细微善举传递温暖
团队实践队员们支起的移动小摊,摆满精心挑选的舒适鞋子。路过的老人们被鲜艳的摊位吸引,好奇驻足。队员们蹲下身,仔细为老人测量尺码,耐心帮他们试穿:“奶,您试试这双软底的,走路不硌脚!”
一双双新鞋或许无法改变生活现状,却承载着最真挚的牵挂。“这鞋穿着真舒服!”一位爷爷笑着起身踱步,眼里泛起泪光。移动小摊收摊后,团队实践队员们提着剩余的鞋子,挨家挨户敲响老人的家门。这份心意,不仅让老人的脚步轻快,更让他们感受到久违的家人关怀——善意虽小,却足以温暖人心。
二、含泪拥抱:跨越岁月的感动时刻
在帮助脱贫户老奶奶除草时,团队实践队员们顾不上擦拭汗水,只想为她减轻劳作负担。当大片田地重归整洁,老奶奶突然颤巍巍地走上前,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他们,将大家揽入怀中,声音哽咽:“你们都是好宝宝!”
温热的泪水滴落在肩头,夏日的蝉鸣、泥土的芬芳,都化作了最动人的回响。这份沉甸甸的拥抱,是老人最真挚的感谢,也是对青年付出的认可。那一刻,大家懂得:所有的辛苦,都在这份跨越岁月的温情中,变得无比值得。
三、田间“除草战”:青春汗水浸润土地
暑气未散的黄昏,稻田里跃动着青春身影。团队实践队员们挽起裤脚扎进齐膝深的水田,与密密麻麻的杂草展开“较量”。汗水顺着滚烫的脸颊滑落,沾满泥土的双手却始终不停,即便腰背酸痛也咬牙坚持。
“看准了!别误伤了稻苗!”田埂边的大爷拄着锄头,笑着传授经验。团队实践队员们边学边干,将拔草吆喝声、鼓劲呐喊声,与蛙鸣虫吟交织成田间最质朴的劳乐章。这场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不仅让稻田重现生机,更让大家明白:脚踏实地的付出,终会换来沉甸甸动的收获。
四、妙笔生花:青春匠心勾勒古韵新章
创作现场,团队实践队员们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人手持长尺,精准丈量墙面比例,勾勒出文官持卷沉思、武将执戟肃立的庄重轮廓;有人调配朱砂、黛青等传统色调,为历史人物注入鲜活气韵。笔尖游走间,青砖灰瓦的背景与浓墨重彩的人物形成时空对话,历史故事与现代艺术在墙面上激烈碰撞,迸发出独特的文化张力。
当墙面上的“文武状元”形象初具雏形,便引得游客纷至沓来。镜头聚焦处,未完成的线条与渐次晕染的色彩,反而为画面增添了创作的动态感。“第一次看到历史人物从典籍里‘走’到眼前!”这些跃动在墙面上的文化符号,不仅成为古村的“颜值担当”,更让千年文脉借由网络传播,走进大众视野。
“快看!武将披风的渐变色好像在随风飘动!”游客们举着手机,争相记录下这些正在成型的文化符号。镜头里,团队实践队员们专注调色的身影与墙面上渐次显现的人物相映成趣,未完工的笔触反而赋予画面鲜活的动态感。这场由青春创意点燃的文化热潮,让千年文脉走出典籍,以"创作中"的独特姿态,在游客的镜头与赞叹中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
五、 直播里的非遗:石磨腐乳的破圈之旅
团队实践队员循着豆香走进董氏石磨腐乳非遗传承基地,在古朴石磨与现代设备的交融中,开启传统工艺与科技的探索之旅。负责人讲解下,大家了解到腐乳制作从选黄豆到制豆腐的匠心工序,尤其水质对口感的关键作用。曾制约产业的冬季长周期,如今借恒温发酵、智能控温等科技,既缩短工期又保留古法风味,让团队实践队员们证传统美食借科技重生、乡村产业中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火花。
调研发现董氏石磨腐乳非遗传承基地知名度不足,团队实践队员们立即借助直播助农平台,展示特产魅力与传统工艺以拓宽销路、提升影响力。后续他们还将发挥专业所长,为特产设计精美包装礼盒,用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活力。
紧接着,团队实践队员们架起直播设备,摇身一变成为活力满满的"云端导游"。其间,他们以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古村深厚的历史底蕴,细致拆解腐乳制作的匠心工艺,让暮色笼罩下的千年古村逐渐褪去神秘面纱。直播时,团队实践队员们热情与观众互动,同时将镜头巧妙定格在古村斑驳的砖瓦、摇曳的草木,以及色泽诱人、香气四溢的腐乳上。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直播间热度持续飙升,点赞量成功突破2万+,使得古村的独特风光与美味腐乳化作"流量密码",顺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这场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直播,凭借极强的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当团队实践队员们的行囊装满不舍与回忆,古村的暮色里依然回荡着田埂上的除草吆喝、老人试鞋时的爽朗笑声,还有直播间此起彼伏的点赞提示音。这些镌刻在乡土间的青春印记,早已成为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中最鲜活的注脚——正如石磨腐乳在科技与匠心的交融中焕发新生,江服青年以创意为笔、热血为墨,让千年文脉在创新中舒展芳华,让人间温情在实干中生根发芽。当岁月沉淀,那些皱纹里绽放的真挚笑意,终将成为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最生动的诠释,见证着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锦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