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25年暑期大学生"美丽浙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践团于6月30日深入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开展实地调研。本次调研旨在探寻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路径,提炼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模式。
妙西村的发展成果
在妙山村葱郁的竹林深处,藏着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记录着这里从传统山村向生态经济强村的蜕变。从前,妙山村是很贫穷的小山村,以养殖为主,有七万多㎡的养殖棚,但因此环境毕竟差,蚊子多,臭气大,整个村负债将近400万;年轻人外出打工,早出晚归。如今,实践团深入村落,调研中观察到许多妙山村的代表性景点,如:西塞山风景区,长颈鹿乐园,盛坞水库,西塞山美术馆,振兴书房,妙山村文化礼堂等。这些风景的存在是妙山村成功实现从贫穷落后的小乡村向湖州市吴兴区美丽乡村代表蜕变的最好证明。
▲图为盛坞水库
村里因地制宜引进高端旅游项目(如慧心谷、长颈鹿庄园),打造亲子旅游IP和网红打卡地,吸引《山水间的家》等综艺节目取景,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通过"生态保护-项目开发-社区受益"的闭环模式,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3.8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635万元,实现从"经济薄弱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蜕变。在慧心谷生态建筑群,队员们惊叹于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哲学——夯土墙取自本地黏土,屋顶绿植实现雨水回收,这种"零碳建筑"模式让每平方米生态空间产生超千元的经济价值。而长颈鹿庄园里,游客与动物的互动体验项目,更将竹林资源转化为年接待量超10万人次的热门景点。
▲图为妙山村录制节目的宣牌
村书记介绍道:"我们划定2000亩核心保护区,用生态补偿资金反哺产业开发,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向奔赴。"这种"生态红线+发展绿线"的双轨模式,正是妙山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密钥。
如今妙山村实现了:
• 生态资产:妙山村森林覆盖率达82%,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2%
• 经济转化:高端度假项目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从事民宿、餐饮等产业
• 人才回流:近三年青年返乡创业人数同比增长40%
青年视角下的转化启示
通过采访妙山村刘书记,实践团了解到:刘书记2011年进村委,2013年任村党总支书记。彼时妙山村贫穷,负债近400万,以养殖和打工为主,环境差。书记带领村委定位发展旅游,2015年起拆除养殖棚、整治环境、污水纳管。借助浙江省坡地村镇点状供给政策,引进慧心谷等五个以上旅游项目,带动700多人就业,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3.8万增至2024年635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年游客量四五十万。成功因素包括书记带头、班子团结、定位精准,形成“保护生态 - 引进项目 - 盘活资产 - 带动就业 - 反哺生态”闭环。未来计划引进新业态,建共富中心、土特产售卖点,丰富夜生活,已获多项国家级荣誉。
▲图为实践团成员访谈村书记
实践团成员在过程中也深入采访了村里的村民,村民普遍表示对当前村内生活感到满意,老年人常去村里建的振兴书房休闲,那里有书、空调、电视,旁边房间还能免费打麻将娱乐。这些场所是村子发展后才逐步建立的,过去村民闲暇时主要在家或家门口聊天消遣,缺乏公共活动空间。项目建设前,村民主要靠搞养殖棚和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收入微薄。现在随着生态改善,路过游客更青睐村民种植的蔬菜、土鸡蛋,年轻人也回来开店、开民宿,收入增加。
▲图为实践团在振兴书房内与村内老人合影
妙山村发展旅游业,通过采访得知,游客选择来妙山村游玩,大多出于自然环境与相对便利的地理地址,便于周边城市居民周末闲暇放松、亲近大自然。受访游客表示计划游览陆羽古道、栖sail沙滩、慧心谷等村内景点。其中,长颈鹿庄园被普遍认为是最为满意的景点,其亲子属性突出,园内拥有多种小动物及儿童乐园设施,游客在餐厅就餐时可与长颈鹿互动,体验独特。
此次调研,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妙山村绿水青山,以专业知识解析生态价值转化经验,加深对乡村振兴的认识,敢想、敢拼、敢做,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皆是激活乡村活力的关键因子。浙水院学子将继续躬身实践,书写新时代田园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倪晟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