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梧川村,蝉声阵阵,绿荫如画。2024年7月1日清晨,当第一缕晨光洒在绩溪县梧川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黛瓦白墙上时,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已经忙碌起来。安徽中医药大学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携手附属曙光医院的专家团队,带着脉枕、艾条和满腔热情,将充满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方舟”驶入这片群山环绕的村落。量血压的轻声细语、艾灸的缕缕清香,还有村民们舒展的笑容,共同编织出这个清晨最温暖的画面。(通讯员 任欣欣)
深山中的健康守护:密织服务之网
为了让优质中医药资源精准地惠及偏远乡村,本次义诊活动筹备得十分周密,就像配伍精当的中药方剂一样。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系统地强化血压、血糖测量的规范操作,反复练习刮痧、耳穴压豆等实用技术,还精心编印了图文并茂、用方言编写的养生手册。曙光医院则调集了内科、针灸科、治未病中心的骨干力量,并准备了500贴三伏贴原料及便携诊疗设备。当载着青年学子和资深专家的车队抵达梧川村时,党群服务中心瞬间变成了一个流动的“中医馆”。在弥漫的药香中,一场守护村民健康的暖心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图为团队成员准备药品
青春协奏曲:志愿服下的生命守护
"叔,手臂放轻松,像山涧溪流那样自然。"血压测量区内,2023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孙炜炯半跪在青石板地上,为坐轮椅的老人调整袖带位置。他紧盯水银柱的眼神,专注如老药师鉴别药材。相邻的血糖检测台前排起长龙,队员们边熟练采血边化身"健康翻译官":"婶子,您这数值像春茶冒尖——稍高啦!糯米饭团得减半,饭后多走走晒谷场!"汗水浸湿的志愿服背后,是青年学子用体温计和血糖仪写下的"大医精诚"注脚,86份详实健康档案成为村民最踏实的"健康存折"。
岐黄之术润乡野:古法新解疗沉疴
专家诊区被村民围成温暖的同心圆。"您这腰痛遇寒加重,是寒湿痹阻经络。"曙光医院推拿科李主任话音未落,双手已如灵蛇游走于患者腰阳关穴。银针轻颤间配合艾箱温熨,老篾匠紧锁的眉头如春冰渐融。特色疗法区更上演中医"魔术":医师将特制三伏贴精准敷于村民大椎、肺俞诸穴,"冬病夏治"的原理化作淳朴乡音娓娓道来;刮痧板在古铜色脊背上舞动,紫红痧痕如大地脉络般显现;艾烟缭绕中,患膝痛三十年的老支书颤巍巍站起:"这艾火比电热毯舒坦,筋络都活泛咯!"
图为医生为老年人把脉
泥土中的大课堂:银针连起的生命纽带
对学子而言,这次义诊是淬炼医德的熔炉。当看到村民翻山越岭三小时才抵达的体检报告单,课本上"悬壶济世"四字骤然有了重量。"贴三伏贴要如春风抚柳,"曙光医院王教授指导学生时轻语,"指尖温度暖过药贴本身。"最动人的是轮椅上的老党员诊疗后,颤抖的手从布袋掏出野山核桃塞满学生口袋:"娃娃们的手,比山泉水还清亮!"服务队长林薇记录这一刻:"乡亲们眼底的光,照见了医者真正的星空。"
日影西斜时,党群服务中心廊下仍飘着艾草余香。据统计,此次义诊服务村民187人次,建立健康档案102份,施予三伏贴153贴、刮痧67人次,发放养生香囊200余个。当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旗帜映着晚霞招展,那些被银针连接的脉搏、被艾温暖的身体、被红马甲点亮的笑容,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穿越千年的岐黄薪火,正在青春之手的传递中,将深山里的健康梦想一寸寸照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欣欣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