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皖南山野,晨雾如纱般轻笼着黛色群峰。在绩溪县梧川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小院里,一簇簇跃动的"志愿红"与醒目的"白大褂"交织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7月1日清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合附属曙光医院的专家们,带着听诊器、艾条和满腔热忱,翻越蜿蜒山路,将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送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当青春的身影忙碌在晨光熹微的村部,古老的中医药智慧如星火般在宁静的梧川村悄然点亮。(通讯员 任欣欣)
精心筹备:健康直通车开进深山坳
为打通乡村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此次活动筹备格外周密。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们提前一周便进入"备战"状态——他们系统温习血压血糖规范测量流程,反复演练刮痧、艾灸等基础操作,精心设计通俗易懂的中医保健宣传册。曙光医院则派出了涵盖内科、针灸推拿科、治未病中心的骨干医师团队,并准备了充足的三伏贴药材、刮痧板和常用药品。这支由青春学子与资深专家组成的"健康直通车",满载着精准服务的决心和对村民健康的深切关怀,稳稳驶入群山环抱的梧川。
图为团队成员给村民测血糖
青春担当:指尖传递的温情守护
党群服务中心内,身着红色马甲的学生志愿者们成了最忙碌的身影。"奶奶,袖口挽起来些,很快就好。"测血压区,2022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雯同学半蹲着身子,一边轻声安抚略显紧张的老奶奶,一边熟练绑好袖带。他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始终专注地盯着水银柱的跳动。隔壁的血糖检测台前,队伍井然有序,队员们不仅准确记录下每一个数值,更化身"健康小喇叭",用当地方言耐心叮嘱着饮食注意事项:"叔,您这血糖稍高啦,甜糯的玉米少吃些,饭后多走走!"一页页详实的健康档案在他们手中建立起来,数据背后是青年学子对"大医精诚"最朴实的践行。
仁术惠民:中医特色疗法暖民心
在专家义诊区,资深中医师们的案头围满了闻讯而来的村民。"您这膝盖疼遇冷加重,是典型的寒痹。"曙光医院针灸科王主任一边为张大伯把脉,一边精准点按其膝阳关穴。话音未落,银针已轻巧刺入穴位,辅以温灸盒的热力渗透,老人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一旁的特色疗法体验区更是人气高涨:医师们将特制三伏贴精准敷贴于村民的肺俞、脾俞等穴位,讲解着"冬病夏治"的原理;刮痧板在肩颈部位游走,带出深藏的淤滞;艾条燃烧散发的独特药香弥漫整个大厅。一位刚接受完刮痧的大婶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慨:"这热乎乎的艾灸一熏,松快多了!省得跑百十里路去县医院咧!"
图为医生给村民贴三伏贴薪火相传:在乡土课堂中读懂医者初心
这场义诊,对梧川村民是健康的守护,对青年学子则是生动的"大思政课"。当00后的医学生亲眼目睹山区医疗资源的匮乏,亲耳聆听老人们讲述因交通不便而延误就医的无奈,课本上"以人为本"的医德教诲变得无比真切。曙光医院张医生一边指导学生为村民贴敷三伏贴,一边低声传授:"看,穴位要取准,更要体察他们的需求。医者的温度,就在这俯身贴近的细节里。"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被家人用轮椅推来,学生们立刻上前搀扶,全程陪护问诊。老人布满皱纹的手紧握着年轻志愿者的手腕,连声道谢,那一刻,服务队队长陈默真切感受到:"原来医者的价值,就印刻在乡亲们信赖的目光里。"
当夕阳为梧川村的马头墙镀上金边,义诊活动在村民们的依依惜别中落下帷幕。据统计,服务队累计接待村民近200人次,测量血压血糖150余人次,施以三伏贴、刮痧等中医特色服务80余次,发放健康宣教资料300余份。星火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旗帜在晚风中轻扬,如同他们心中不灭的火种。这一天,青年学子们用听诊器倾听乡土脉搏,用银针连缀医者仁心,在绩溪的青山绿水间,写下了"青春向党,服务为民"的生动注脚。岐黄之术的星火,正以青春的名义,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点亮更多温暖人心的希望之光。(通讯员 任欣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欣欣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