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文法学院“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恒丰红旗涂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从课本到田间、从理论到实践,实践队为深刻读懂稻香饭碗背后的故事,将思政课堂搬入生态稻田,深入田间实地调研,观摩现代化农业设施,了解当地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创新实践。稻区负责人徐治经理介绍,红旗涂村从2021年开始引进虾稻共养模式,在保障农产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时,实现经济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图为稻区负责人为志愿者介绍虾稻轮作模式
一田双收破困局,虾稻轮作守牢粮安红线
经了解,模式创新前农户面临着单纯的水稻种植收益偏低与旱涝灾害、候鸟啄食践踏等不可控的自然风险。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保民心,恒丰企业创新发展模式保障种粮积极性,牢守安全红线。
“虾稻共养”综合种养模式由农田传统的一年两季水稻种植,调整为“上半年养殖龙虾,下半年种植水稻”的一年一熟制,实现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利用。分析龙虾养殖环节的投入与产出,成虾的市场售价通常仅为虾苗成本价的三分之一,因此,养殖户要实现盈利 “产量翻三番”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门槛。
图为志愿者与新型稻田模式合影
无人机赋能,精准播种打药实践智慧农业
水稻种植采用无人机进行高效、均匀的播种作业。针对播种后出现的局部缺苗现象,科学监测、宏观把控,将密度过高区域的秧苗移栽至稀疏区域。为提高产量与作物质量,根据水稻(单子叶)与田间杂草(多为双子叶)的不同生物学特性,精准选用针对性农药,在保障水稻生长安全无害的前提下,有效除草除虫。
在田间管理实践中,农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有效解决农田排水问题,他们在田间开挖了特定的沟渠网络系统,并在地势最低处设置集中排水口,有效防止洪涝。
图为喷洒作业无人机
图为田间沟渠网络系统
稻田里的思政课,在泥泞中读懂“中国饭碗”
通过详细学习和实地观察,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虾稻共养模式是红旗涂村探索的一条兼顾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农民经济增收的创新路径。这次深入田间的思政实践课,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农民应对挑战的智慧以及国家政策对“三农”的坚实保障,更加理解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深刻内涵。
图为稻区负责人和“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集体合影
图片:曾辉、舒雨轩、谢飞燕
文字:朱琴韵、俞雨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琴韵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