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文旅赋能·创绘岚岛”暑期实践团的师生们,怀揣着服务乡村的赤诚与探索文旅融合的激情,深入平潭北部湾的白沙村与白胜村,开启了一场主题为“文旅融合促发展,创意设计助振兴”的实地调研之旅。
一、 聚焦资源禀赋,深挖乡村文旅发展潜能
实践团的首站抵达了面朝大海的白沙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队队长高玲热情接待了师生们,并详细描绘了白沙村“因海而兴、向海图强”的特色发展图景。她介绍道,白沙村凭借得天独厚的优质滨海资源,近年来已成功打造出一片风格独特的高端民宿集群,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海岸线上,成为游客领略海景的绝佳窗口。同时,精心建设的白沙公园,巧妙融合了赶海拾贝的渔趣、休闲放松的惬意与海天风光的壮美,已发展成为游客沉浸式体验原生态渔家文化的热门打卡地标。
“民宿设计别具匠心,服务也力求周到,尤其是海边那些鬼斧神工的礁石奇景,极具观赏价值,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高玲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坦诚地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但整体来看,旅游产品结构仍显单一。游客来了,除了看海景、住民宿、在公园走走,深度参与性和体验性的项目还比较欠缺。
带着对白沙村发展的思考,实践团成员们紧接着来到了同样充满活力的白胜村。村工作人员林凯向团队重点推介了两大亮点项目。其一,是新兴崛起的“青鸟飞鱼”亲子乐园。这里依托开阔的活动场地、精心设计的寓教于乐项目以及完善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迅速在区域内打响了知名度,成为周边城市家庭周末休闲度假、亲子互动的热门目的地。其二,则是根基更为深厚的“白胜海钓码头基地”。这个自2015年便建成运营的专业钓场,凭借平潭海域丰富的鱼类资源、规范专业的钓场服务,成功吸引了福州、厦门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垂钓爱好者,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工作队队长高玲展开会谈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白沙村工作人员林凯交谈
二、共谋文创赋能,激活乡村特色文化基因
围绕“文创产品如何为乡村塑魂增色,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这一核心议题,实践团的师生们与白沙、白胜两村的干部、民宿经营者以及普通村民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研讨。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融合。
针对白沙村浪漫唯美的滨海风情和独特的礁石地貌,成员们提出了开发系列化、主题化海景文创的思路。例如,创作手绘风格的“白沙十二景”明信片或艺术手提袋;利用海边常见的贝壳、海螺等天然材料,设计制作精美的贝壳风铃、镶嵌画、首饰等装饰品或伴手礼,让白沙的海之韵味以艺术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三、深化校地联动,擘画协同振兴蓝图
此行不仅为学院与平潭乡村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桥梁,更让青年学子沉浸式感受了乡土情怀与振兴脉动。未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以务实举措赋能平潭文旅升级:
1.深化合作机制:精准对接地方需求,积极参与文旅规划项目;
2.赋能青春创意:实践团深度参与乡村文旅项目,输出青年方案;
3.拓展宣传矩阵:依托院系平台、入户走访等多渠道,展示实践成果,汇聚师生力量持续关注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在白沙村的合影
“调研是起点,行动方为根本。”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认真整理收获、提炼创意,让田野的灵感成为激活平潭乡村魅力的催化剂。
在广袤的海岛乡间,金山学子正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以点滴智慧之光,点亮文旅融合之路。未来,将以青春智慧之“贝”,共绘平潭山海相映的文旅新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舒雯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