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声声,正是仲夏好时节。在丽水市莲都区的街巷社区,活跃着一支来自丽水学院的年轻身影 “寻脉畲乡,守望健康”畲医调查小队。他们怀揣着对民族医药瑰宝的热情,在这个暑期,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畲医药公益宣讲,将深山的智慧与社区的温度紧紧相连。
畲医药,被赞誉为大山深处的“绿色明珠”,凝聚着畲族先民千百年来与自然共生的生存智慧,与中医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然而,小队此前的调研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事实: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部分医护人员,对这门古老医术的了解都“知之甚微”。这正是宣讲的缘起 :要把这颗“遗珠”,擦亮在百姓眼前。
宣讲现场亮点纷呈,畲药魅力“零离”:
▲图为 宣讲员为居民科普畲医药知识。陶钰怡 供图
宣讲员不讲枯燥理论,而是娓娓道来畲药的传奇故事、辨识独特的药用植物。一张张鲜活的草药图片,让居民们仿佛闻到了山野的芬芳,感受到了自然的疗愈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政府力推畲医药传承发展的“政策东风” 清晰地传递给大家,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瑰宝,有了走入万家灯火的可期未来。
中医外治“巧”变通:
▲图为 宣讲员为居民讲解中医药知识 陶钰怡 供图
当话题转向中医外治法 “针灸如何精准调理,艾灸如何温煦祛寒,刮痧如何疏通经络” 居民们的兴趣被高度点燃。不仅讲原理功效,更有实用的穴位保健操练起来!小队将专业高深的疗法,巧妙转化为居家可用的健康技能。宣讲员的话点醒大家:“中医外治法的核心,并非仅是'治疗'疾病,更是要'唤醒'我们身体深处强大的自愈能量!”
体质辨识“说明书”:
▲图为 宣讲员带领社区居民辨识自身体质 陶钰怡 供图
“从‘治已病’转向‘防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宣讲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体质辨识之道。一句形象的比喻让全场会心一笑:“了解自己的体质,就像拿到了身体的‘说明书’吃对了、动对了、养对了,健康自然事半功倍!”个性化养生的火种,就此播撒。
亲身体验“动”与“制” 活动掀起高潮:
▲图为 社区居民动手体验制作中医香囊 王忻赟 供图
香囊巧手制芬芳: 理论学习后,小队精心策划了沉浸式体验活动。队员们带来了散发着馥郁药香的藿香、艾叶、石菖蒲、薄荷等材料,现场指导居民制作驱蚊防病的夏日养生香囊。讲解不同药材的功效后,就是动手环节:挑选配伍、填充药包、飞针走线… 小小的布囊渐渐成型,药香在指尖氤氲开来。看着亲手制作完成的、香气四溢的香囊,居民们爱不释手,笑容里满是成就感。“这可比买的香多了!回家就挂起来!”来自畲山的天然芬芳,就这样被居民们贴身带回了家。
▲图为 宣讲员带领社区居民做穴位保健操 陶钰怡 供图
穴位拍打“通”安康: 另一边,现场气氛同样热烈非凡!围绕着“穴随掌动,健康轻松”的主题,宣讲队员化身“健康教练”,带领大家进行了简单易学的穴位保健拍打操。在清晰地讲解了穴位保健要点后, 全场居民纷纷找准穴位,跟随节拍,齐刷刷地拍打起来。专业的经络疏浚之法,在欢乐的“拍拍打打”中转化为社区老少皆宜的日常保健操。
这场宣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在政府“活态传承”的政策赋能下,深山的畲药智慧正被唤醒。看!年轻学子将温热铜砭的温度,轻柔传递到老人手上;听!上班族们拿着体质图鉴,讨论着如何调配专属的养生茶饮。“凤凰衔百草”的神话传说,在这一刻化身为了触手可及的健康关怀。
这颗由“寻脉畲乡”小队用心播下的种子,已然破土。它预示着这样一种健康新风尚 : “人人知体质,家家晓药香”。 期待这初绽的嫩芽,终将在守护千家万户安康的路上,成长为一片生机勃勃、福泽万民的参天绿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申燕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