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法治之光,推进乡村调研:中南大学法学院“湘约传法・田行致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望城普法调研

发布时间:2025-06-29 14: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向明朗 赵婧菁 章萱 周腾思齐 魏苇杭   阅读 6.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6月29日讯(通讯员 向明朗 赵婧菁)为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增强乡村居民法治意识,推动乡村振兴,中南大学法学院“湘约传法・田行致理”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望城区,开展普法教育与乡村调研活动。通过法治课堂启迪童真,以实地调研助力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助力描绘法治乡村新画卷。

2025年6月25日,中南大学法学院“湘约传法·田行致理”实践团在长沙市望城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踏上雷锋故乡这片热土,实践团成员们怀揣着无比的热诚,为当地带来了知识与活力。当日,他们兵分两路,分别前往高塘岭街道中心小学和乌山街道团山湖村,在普法教育与乡村调研领域留下青春印记。

   高塘岭街道中心小学:

法治之光,照亮童真

上午八点半,实践团的普法之旅在高塘岭街道中心小学开启。

▲图为普法成员给三年级学生播放《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胡文婧/摄

▲图为普法成员正在给三年级学生授课 向明朗/摄

为三年级小学生设计的普法课堂旨在引导小朋友们叩开精神传承与法治基石这两扇大门——从雷锋事迹中的责任担当延伸到宪法赋予的权利义务,孩子们专注倾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清脆的童声、活跃的思维,让“知法”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

▲图为普法成员正在给六年级学生授课 向明朗/摄

在随后开启的六年级普法课堂中,普法成员以贴近生活的法律案例为引导,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正当防卫”等法律知识。孩子们的眼神里,既有对校园暴力的愤慨,也闪烁着守护自己与他人的坚定。

▲图为三年级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胡文婧/摄

▲图为六年级学生正在回答问题 向明朗/摄

在两节课的时间里,孩子们用遵守秩序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用积极提问展现了对法律的渴望。相信这次“湘”约,也将成为孩子们童年中关于“知法、守法、用法”的珍贵记忆,引领他们在法治的阳光下走向光明的未来!

▲图为实践团普法成员合影 向明朗/摄

乌山街道团山湖村:

探寻雷锋精神,助力乡村发展

在普法课堂结束后,实践团调研组成员走进了乌山街道团山湖村。这里不仅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更有深深融入村民生活的雷锋精神。

▲图为团山湖村党群服务中心 向明朗/摄

走进团山湖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与程书记交流,了解到村庄发展的独特路径。作为雷锋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团山湖村利用雷锋精神这一文化IP,打造了“雷锋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同时,村委积极与高校合作,引入了先进的无人机系统,并且提升教育基地设施,为孩子们带来科技启蒙;餐饮、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精神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图为调研成员正在与程书记交流访谈 向明朗/摄

为盘活闲置资源,鼓励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团山湖村村委还推出了创新发展政策。程书记带头示范,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村集体承担70%的改造资金,使之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途径;在乡村治理方面,“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积极倡导“红白事简办,其余不办”的新风尚,减轻了村民人情负担。此外,程书记还经常前往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为调研成员正在与当地村民交流询问 向明朗/摄

▲图为调研成员正在与当地村民交流询问  吴念博/摄

▲图为调研成员正在与当地村民交流询问  赵婧菁/摄

在村庄中,调研成员用脚步丈量土地,走家串户对村民们进行了深度调研:对于识字的村民,通过问卷收集信息;对于有困难的村民,成员们耐心交流,以拉家常的方式记录宝贵资料。通过调研,团山湖村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特色产业带动增收,村干部积极服务村民,村规民约促进邻里和谐,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同时,调研成果也为团山湖村委会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期待团山湖村在人居环境和村民素质提升方面取得更大进展,让雷锋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持续绽放光彩。

此次“湘约传法·田行致理”实践团的望城区之行,在普法教育与乡村调研的两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当地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也在实践中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向明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