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心沐暖阳·释负起航”高中生减压实践团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第一中学开展以“与情绪共处的勇气”为主题的心理团辅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情绪接纳能力培养与感恩认知重构,通过沉浸式冥想、感恩疗法实践等互动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觉察情绪信号、建立积极认知视角,为高三备考阶段的心理健康筑牢防线。
图 1与情绪共处课堂现场图
本次团辅以“觉察情绪—接纳体验—感恩重构”为逻辑主线,设计四大核心环节,兼顾专业性与体验感。活动伊始,实践团带领学生开展“穿越情绪河流”冥想体验:先引导学生回想被朋友拥抱的温暖场景,觉察嘴角上扬、胸腔扩张等愉快情绪的身体反应;再通过“考试失误”等场景唤醒不愉快记忆,让学生关注胃部下沉、手心出汗等身体信号,学习“像观察陌生果实一样”不加评判地接纳情绪;最后以“锚定呼吸”收尾,让学生专注鼻孔气流温度,将情绪感受随呼气释放。实践团成员同步强调安全提示,保障体验舒适度。
在“感恩的心”环节,实践团采用“同心圆扩散”设计,引导学生从自我到全人类逐层拓展感恩视角。针对“自我”,学生闭眼从脚趾到头顶逐一感谢身体部位,体会“每天3万次呼吸”的默默支撑;面向“亲人”,大家写下最想感谢的亲昵称呼,想象“妈妈煮粥蒸汽中未说出口的爱”;面对“讨厌者”,通过“写下不满再解绑情绪”的书写练习,理解“嘲讽或许教会了坚强”的辩证意义;聚焦“全人类”,学生集体深呼吸,想象手机、衣物等日常物品的全球旅程,对每个环节参与者默念感谢。
图 2学生分享感恩日记
随后的“感恩日记”行动中,实践团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中的具体小事:“刚进教室时同学扶的门”“冥想时膝盖发酸提醒身体活动”皆可成为感谢对象。写完后,学生以同桌或4人小组为单位分享,部分自愿者还上台朗读内容。“以前总觉得要感谢‘大事’,现在发现蝉鸣、地板花纹都是小确幸。”一名学生在分享时说道。
图 3学生互动
活动结束后,师生反馈热烈。一学生表示:“现在知道考试紧张时的胃部下沉是情绪在流动,不是坏事。写感恩日记时,才发现生活里藏着这么多被忽略的温暖。”参与教师评价:“活动把‘接纳情绪’‘感恩练习’转化成可操作的步骤,学生能直接用到日常学习中,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操空白。”
实践团成员表示,本次“与情绪共处的勇气”团辅是“十天渐进式心理支持计划”的重要一环,既延续了前期正念训练基础,又通过感恩疗法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角。后续团队将继续优化课程设计,让“情绪觉察”“感恩实践”等方法成为学生“带得走、用得上”的心理技能,以专业实践助力“健康中国”教育目标落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潇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