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储能技术成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锂离子电池虽占据市场主流,但其高成本、易燃易爆等隐患限制了大规模应用。相比之下,水系锌离子电池(ZIB)凭借成本低、安全性高、理论容量大等优势备受关注。然而,锌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易出现枝晶生长、副反应频发等问题,导致电池寿命短、性能衰减快,成为制约其商业化的核心瓶颈。
内容简介:
针对这一难题,广东科技学院张彤副教授团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和丰富极性官能团(-OH、-COOH、-CH3)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层对锌负极进行了改性,不仅为锌离子的均匀沉积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还构建了一个人工保护层,起到了脱溶层和锌离子通量调节器的作用,优化锌离子电池性能。其成果以“Using Silica Aerogel Layers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Zn Metal Anodes in Zn-Ion Batteries”为题在国际期刊ChemistrySelect上发表。本文第一作者为广东科技学院本科生张锦城,通讯作者为张彤副教授,广东科技学院为通讯单位。
研究内容:气凝胶外衣如何革新锌电池性能
1. 创新设计:超轻气凝胶保护层
研究团队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该材料具有超高比表面积(725 m²/g)和丰富的极性官能团(-OH、-COOH等),形成多孔三维网络结构。将其涂覆于锌负极表面后,气凝胶层发挥双重作用:
抑制副反应:通过限制自由水接触锌负极,减少腐蚀和氢析出;
引导均匀沉积:微孔结构提供大量活性位点,调控锌离子通量,抑制枝晶生长。
图1.气凝胶的表征测试
2. 性能突破:寿命延长超10倍
实验数据显示,改性后的锌负极展现出卓越性能:
对称电池测试:在0.5 mA/cm²电流密度下,循环寿命超过1100小时,是传统锌电池的10倍以上;
极化电压降低:高电流密度(10 mA/cm²)下,电压滞后仅75 mV,较未改性电池(220 mV)显著优化;
全电池表现:Zn/MnO₂全电池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达50%,远超对照组(6%)。
图2.恒流充放电测试及不同电流密度的倍率充放电测试
3. 机理验证:从微观到宏观的性能提升
通过SEM、XRD等表征发现,气凝胶层有效诱导锌离子均匀沉积,避免了传统锌负极表面的枝晶和副产物堆积。此外,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电极的亲水性增强,加速了离子传输动力学,进一步提升了电池效率。
图3.改性前后的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的负极表征测试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图4.全电池性能测试
4. 应用前景:绿色安全的未来储能方案
该技术具备四大优势:
高安全性:杜绝自燃、爆炸风险;
环境友好:原材料易回收,污染极小;
成本低廉:锌资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
广泛适用:可适配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储能,并拓展至医疗设备、智能穿戴等领域。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张彤副教授课题组通过构建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和丰富极性官能团(-OH、-COOH、-CH3)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层对锌负极进行了改性,这不仅为锌离子的均匀沉积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还构建了一个人工保护层,起到了脱溶层和锌离子通量调节器的作用。因此,改变后的锌负极表现出极其持久的亲锌特性和不断下降的界面阻抗。构建的人工保护层可以防止副反应,促进锌离子均匀沉积,从而防止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锌枝晶。 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这项技术有望加速锌离子电池在可再生能源储能、便携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锦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