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徳、学、才、识”上下功夫,提升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25-05-05 06: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教师观点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核心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面对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学生需求,高校辅导员要从“徳、学、才、识”四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核心素养,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全面增强综合实力。

明师“徳”,铸造过硬的理论素养

师“德”是辅导员必备的首要素养,是从事学生工作应具备的思政素质与道德品质。辅导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思政素养在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体系中居于统领全局的重要位置。

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高校辅导员贯彻落实的首要工作职责,做到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一方面,辅导员要回归经典原著,原原本本读,助力思想提升。通过研究经典著作,建立起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识,结合辅导员思政育人工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生工作实践中,教育引导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看世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关心时事,提升辨别力,将掌握最新理论动态作为日常学习内容,研读党报党刊,以及高等教育的最新重要论述,确保理论水平有新提升、党性修养有新增强,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善于见微知著,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增师“学”,储备多元的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素养是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的保障,辅导员要掌握能够科学指导工作实践的科学理论,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在增师“学”方面,从搭建理论知识培训体系、重视理论转化与研究方面入手。

专业知识主要依赖知识传授与吸收掌握,高校应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辅导员知识培训体系,以提升专业知识素养为导向,以细化培训内容为重点,围绕理论素质提升所包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科学选择和安排培训内容。组建一支优秀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例如选聘“辅导员年度人物”和“最美辅导员”等能力素养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的优秀辅导员为实践导师,分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升培训实效。此外,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较为琐碎,压缩了个人提升的时间,高校可建立以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的辅导员研学共同体,聚焦辅导员知识素养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辅导员团队创新意识,促进共同体成员整体核心素养的提升。

从理论学习到指导工作实践再到反哺理论,是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必备能力。高校要加强辅导员科研能力的专业化指导和培训,定期举办科研能力提升和课题申报专项培训,扩大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激发辅导员科研动机。整合科研资源,搭建科研平台,营造科研风气浓厚的氛围,引导辅导员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科研探索,在具体工作中发现思政育人中的研究问题,促进实践性经验的理论转化。

强师“才”,锤炼全面的技能素养

岗位技能素养层是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的关键,师“才”最能体现辅导员的职业特性。高校辅导员既要锤炼九大职责要求的岗位胜任能力,又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关键能力素养,发展成为育人育才技术精湛的“思政工匠”。

锤炼本领,全面提升岗位胜任力。围绕思政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等九大职责,辅导员应全面提升自身岗位胜任力,要加强谈心谈话、网络思政、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专业技能提升,并将所学所想运用到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学校层面可设立菜单式辅导员技能培训制度,以职业化和专业化为目标,以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为重点,建立分类分层培育制度,立足辅导员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成长发展需求,鼓励辅导员按照擅长和喜爱的岗位技能方向发展,针对性解决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问题,满足辅导员成长发展的需要。

守正创新,保持与时俱进的关键能力。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这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员也应因时而动、因势而新,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关键能力。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网络媒体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辅导员要积极接纳和主动掌握最新技术成果,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智能技术素养,并将人工智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与育人管理实践中。

育师“识”,涵养高尚的人格素养

人格素质既决定了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又润物无声地影响青年学生的品质养成。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要热爱大学生思政教育事业,甘于奉献,潜心育人,具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可以从选树道德模范和厚植职业自信两个途径育师“识”。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凝聚着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也为肩负立德树人使命的辅导员队伍指明了努力方向。高校要选树具有教育家精神、符合时代要求、获得师生真正认可的辅导员人物榜样,进一步完善辅导员模范的宣传机制,提升优秀辅导员协同引领的整体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职业自信作是辅导员在从事育人管理工作中所持有的态度,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外部支持,职业自信的形成更多依靠内因发展,因此,辅导员要明确岗位认知,积极自我肯定,增强职业自信心。职业价值是从事育人工作产生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效能,辅导员要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发现自身优势并在岗位上发光发亮,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体会育人乐趣,提高工作效能和职业价值。

“师德、师学、师才、师识”四个圈层构成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以及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要求相符合。要想做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需要在思政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岗位胜任素养和人格品德素养上下功夫,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培根育魂基、以扎实的专业知识筑牢根基、以过硬的能力本领真抓实干、以高尚的人格素质肩负使命,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青年。

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长城计划“新时代行业特色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信息:华北电力大学 侯晓璐   华北电力大学 杨红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