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香漫径 中医趣学——“晚晴养身”团队走进百色民族高中初中部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04 00: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黄煜凯 “晚晴养身”团队   阅读 41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中医药知识的认知与认同,“晚晴养身”团队受邀走进百色市福禄壮乡秋分园,与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初中部2024级同学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以“药香漫径,中医趣学”为主题,通过知识讲座、实践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资深中医专家由故事引入,介绍中草药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名称、类别、分类方法及主要功效等基础知识,通过《黄帝内经》经典案例、李时珍采药故事等,学生们建立了对中医药的基本认识。现场还展示了数十种广西本土特色中药材标本,专家详细讲解了田七、罗汉果、鸡骨草等药材的功效,医生还教授学生如何识别不同种类的中草药,包括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学生们纷纷记录,感叹“原来中医药就在我们身边”。

在实践环节,中医专家带学生认识中草药。医生首先带领学生们前往药材种植区采摘药材,让学生们亲自认识各类中药材,并向学生们讲解所采摘药材的生长习性,随后,医生又将学生们带往中草药展示区,学生亲手摸一摸蒲公英叶子,闻一闻清香的菊花,尝一尝甜甜的枸杞,发现“原来中药不全是苦的”。最热闹的环节是“小小抓药师”体验,用传统小秤称出酸枣仁、百合等药材,再用牛皮纸包成小药包。同学们互相提醒“药材要轻拿轻放”“秤杆要平了才算准”。

图为学生们前往种植园采集药材

图为学生们称量中药材

活动第三环节,中医专家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和科普短视频,向学生系统讲解中医“望闻问切”的奥妙,结合生活场景,用通俗语言拆解诊断原理:从观察舌苔厚薄、面色红白判断体质,到聆听咳嗽声轻响辨识病症;从询问饮食作息习惯追溯病因,再到轻按手腕脉搏感受“快如鼓点”或“缓如溪流”的节奏差异。学生们还通过视频动画了解足三里、合谷等穴位的位置与保健作用,并两人一组互相寻找脉搏跳动点,指尖触碰间感受“气血流动”的生命韵律。

图为学生们在专家指导下相互把脉

活动进行到第四环节,中医专家向同学们介绍香囊的起源、发展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义。详细讲解常用中药材的特性和功效,以及香囊中常用的中草药种类。展示各种中药材,让学生亲手触摸和感受其质地与气味。随后带领同学们分组制作中药香囊。从称量药材、研磨配料到缝制布包,学生们亲手将艾叶、丁香、薄荷等药材装入香囊,体验传统医药技艺的匠心。“艾草的味道让我想起奶奶以前煮的药汤,原来这些都是中医的智慧。”学生王靖豪说道。

活动结束后,“晚晴养身”团队对前往研学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了采访,学生刘子琪分享到:“此次研学活动让我认识到不同种类的中草药,以及中医药文化的内核,主要的中药疗法等,今后我也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保健中,传承中医药文化。”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初中部教师黎莉表示:“这次研学活动将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结合,不仅让学生树立了健康生活理念,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学生刘子琪

此次走进百色民族高级中学初中部的研学活动,对“晚晴养身”团队而言,是一次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看到学生们从最初对中医药的陌生,到亲手触摸药材、体验抓药时的专注,再到制作香囊时的兴奋与自豪,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鲜活力量。活动结束后,团队也收获了诸多感动:学生主动分享对中医的新认知,对中医药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团队倍感鼓舞。未来,“晚晴养身”团队将继续以创新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让中医药文化与青春活力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子珊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