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下午,童话小屋迎来了一场充满欢声笑语的跨文化英语课堂。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摩洛哥籍国际学生志愿者Ismail Akssouat以“表情与情绪”为主题,通过趣味面具教具和互动游戏,带领小朋友们学习情绪表达的英文词汇,在寓教于乐中传递语言与情感的联结。
面具里的情绪万花筒
活动伊始,Ismail用夸张的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手持表情面具面对小朋友,小朋友们围坐成半圆形,目不转睛地观察Ismail的示范。“When we're happy, our eyes will shine like this!”Ismail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将“happy”面具贴近脸庞。孩子们立刻模仿着绽放笑容,像一排可爱温暖的小太阳。当“surprised”面具登场时,此起彼伏的“Wow!”声让教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种沉浸式教学法,正是童话小屋倡导的“Learning by Living(在生活中学习)”理念的生动实践。
游戏化学习激发表达热情
课堂的高潮是“情绪猜猜乐”游戏。Ismail邀请童话小屋的孩子们随机抽取面具并表演对应情绪,其他小伙伴们则用英文竞猜。一位扎着小辫的小女孩选中扮演出“happy(开心)”的表情,腼腆的笑容出现在脸上时,她身边的伙伴们立马猜了出来,引得全场鼓掌;而另一位小男生演绎“serious(严肃)”时一本正经的模样,更让国际学生志愿者Ismail竖起大拇指。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单词,还学会了观察和理解他人情绪。
活动尾声,Ismail分享了摩洛哥传统节日中面具的用途,孩子们则用新学的英文句子“Thank you, Ismail!”向他们的“洋老师”表达感谢。
本次“表情面具”英语课堂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活动,更是跨文化交流创新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趣味化的情绪认知教学,帮助幼儿在语言敏感期建立英语思维,同时培养情绪表达与共情能力,为儿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从文化交流维度看,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摩洛哥籍国际学生志愿者以本土化教具为载体,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认知自然融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起开放包容的世界观。这种“文化反哺”模式既丰富了社区的文化供给,也为国际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展示母国文化的平台。
正如孩子们用新学的“Thank you”向Ismail表达的纯真谢意,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互动,正在幼小心灵中播下文化理解与世界公民意识的种子,这正是全球化时代最珍贵的收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陶伊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