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5月3日讯(通讯员 胥思宇 祝前峰)2025年5月3日星期六清晨7点30分,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救小星”急救素养教育小队的成员们踏上了前往安徽和县卜陈未成年人之家的旅程。他们的背包里装着教学道具、急救用品和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为留守儿童普及急救知识,让生命的火种在稚嫩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跨越时空的相遇:一堂特殊的课
抵达目的地时,隔壁教室传来朗朗书声。98岁的叶连平老师正弓着背,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英文单词。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字字清晰。孩子们仰着头,目光追随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仿佛他手中握着的不是粉笔,而是一把打开世界的钥匙。为了不打扰课堂,“救小星”成员们轻手轻脚地在隔壁办公室准备教学物资。墙上褪色的奖状、桌上堆满作业本的角落,无声诉说着叶老师25年来的坚守——自2000年起,他自费将家改造成“留守儿童之家”,免费辅导2000余名孩子,用退休金为他们购置书本,甚至提供食宿。
下课铃声响起,叶老师拄着拐杖缓缓走出教室。见到这群身着团队急救服的年轻人,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欢迎你们!急救知识太重要了,孩子们需要这个。”话音未落,一群孩子已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模拟人偶和AED训练机。
生命的课堂:从七步洗手法到“黄金四分钟”
“如果看到有人突然晕倒,第一件事是什么?”主讲人肖俊龙抛出问题后,台下的一位小男孩立刻举手:“要喊他,拍拍肩膀!”在欢声笑语中,七步洗手法化作孩子们指尖跃动的舞蹈;海姆利克急救法被编成“剪刀石头布”的口诀;当模拟人偶“复苏成功”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叶老师始终坐在教室前一旁,时而点头微笑,时而掏出笔记本记录。活动结束时,他颤巍巍地起身鼓掌:“这些知识能救命,你们做的是功德无量的事!”
烛光下的对话:一生坚守与世代传承
午后,队员们围坐在叶老师身旁。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洗得发白的衬衫上,那件陪伴他60年的旧衬衫依然温暖。“我18岁在美国大使馆打工时,连‘ABC’都不认识……”叶老师讲述着跌宕起伏的人生:从扫盲夜校教师到被诬陷为“特务”,从劳动改造到重返讲台,从自创“四步教学法”到设立奖学金资助300余名学子。当被问及为何退休后仍坚守时,他指了指墙上的照片——画面里,一群大学生簇拥着他,其中多人已成教师。“看着他们,就像看见光在接力。”
暮色渐浓,准备返程的队员瞥见叶老师独坐教室。他望向门外,佝偻的背影与晚霞融为一体。桌上摊开的笔记本里,工整地抄录着当日急救要点,页脚一行小字格外醒目:“教育是点燃火把,不是灌满容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樊梦杰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