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财经青年寻脉非遗,解码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2-19 14: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吴亚萍   阅读 86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2月19日讯(通讯员 吴亚萍 卜瀚赟)在首个非遗春节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要求,助力青年学子深刻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魅力与价值, 1月18日至2月10日,江苏大学财经学院薪火“遗”路传实践团队奔赴各地,开展“金蟒携春寻脉非遗”专项实践活动,为青年学子搭建起深入了解、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优质平台,引导其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古韵风华:探寻非遗,触摸历史脉搏

前期调研中,志愿者们奔赴家乡,找寻独属于各自乡土的非遗文化。志愿者走进无锡惠山古镇,从建筑风格到思想文化内涵,多方位探寻古镇成为春晚分会场的独特魅力;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志愿者走进昆曲博物馆、桃花坞年画博物馆,与昆曲艺术家深入交流,见证年画制作的全过程,切实了解非遗文化保护的现状与传承的珍贵;南通韩公馆中,志愿者全面了解了砖雕、木雕等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剖析其发展的困境与前景,为非遗传承贡献青春思考。

图为志愿者在寻找家乡非遗文化元素。卜瀚赟 供图

红色记忆:非遗同行,铭记峥嵘岁月

忆往昔峥嵘岁月,史诗难忘。团队将非遗文化与红色精神紧密相连,前往家乡红色遗址、先辈故居、非遗文化纪念馆,探寻非遗元素,回溯革命历史,体悟先辈爱国奉献的精神。在中共苏州独立支部遗址,志愿者观看了以苏州评弹这一非遗形式展现的舞台剧《姑苏烽火》,重温苏州革命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学习薪火相传的非遗文化;在吉林新站谈判旧址,在与当地人员的交流中,志愿者深入了解了“拉新战役”,体会到革命文化的深厚内涵;走进安阳市烈士陵园,志愿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研读碑文,以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与对红色历史的深切缅怀。

图为志愿者在各地挖掘红色非遗文化。卜瀚赟 供图

素竹匠心:行动传承,守护非遗之光

看今朝传承使命,重任在肩。薪火“遗”路传团队深入民间传承基地,学习非遗技艺精髓,在亲身实践中领悟工匠精神。来到滨海剪纸贴画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在剪纸贴画传承人的指导下,志愿者从最基础的握剪刀姿势、纸张折叠方法,到如何运用剪刀剪出流畅的线条、处理复杂的图案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学习。

图为志愿者正在学习剪纸技巧。卜瀚赟 供图

此外,志愿团队聚焦非遗小吃在各地展开探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团队走访哈萨克族非遗传承人,探寻“纳仁”这道承载游牧民族智慧的传统美食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密码;云南昆明的志愿者走进百年老字号店铺,向非遗传承人学习烧饵块制作技艺;在江苏常州,志愿者走进百年老字号银丝面馆,省级非遗项目网油卷制作技艺传承人马鹏飞向志愿者完整演示了网油卷制作的核心技艺,并详细讲述了该项目的发展历程;来到江苏徐州,志愿者关注到非遗美食——烙馍,通过观摩擀制手法、体验传统鏊子烙制技艺、访谈传承人口述历史等方式,解码这项传承千年的饮食文化遗产。

图为志愿者在各地体验非遗美食。卜瀚赟 供图

此次“金蟒携春 寻脉非遗”专项实践,通过实地调研、技艺体验、口述访谈等形式,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沉浸式学习非遗文化的实践平台。活动不仅记录了非遗项目的技艺特点与传承现状,更通过青年视角挖掘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活化路径,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团队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非遗文化发展,探索非遗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领域的结合点,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亚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