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精神再现|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福州厦门红色遗址巡礼

发布时间:2024-08-19 23: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子迅、叶泽坤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9日讯(通讯员 刘广野 )为深入学习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前往福州厦门等地探访红色遗址。此次行程包括参观林觉民与冰心故居、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中共福州市委旧址、林则徐纪念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及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等。同学们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感悟革命精神的伟力。这不仅增强了理想信念和使命感,还激发了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此次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的同学们能够在革命历史的熏陶下,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图为南后街

林觉民与冰心故居:革命先驱与文学巨匠的历史回响

林觉民冰心故居位于福州,是一座充满历史气息的文化遗址,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场所。林觉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以慷慨激昂的“与妻书”流传于世,展现了革命志士的坚定信仰与家国情怀。冰心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她以清新纯净的笔触描绘了人性之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故居中,同学们参观了两位文化巨匠的生活遗迹,感受他们在不同时代为民族独立与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林觉民先生为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那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走进林觉民冰心故居,仿佛穿越时空,聆听那段充满理想与奋斗的光辉岁月,激励青少年传承先辈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图为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

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勤廉馆坐落于福州市安民巷48号、49号的古民居院落,总面积约595平方米。这座展馆由福州市纪委监委在三坊七巷历史名人聚居区的文化背景下建立,自2014年9月建馆以来,经过了两次提升改造。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展馆设有的三个展区,学习了中华传统的廉政文化。第一展区是“三坊七巷历史名人勤廉事迹展”,同学们在这里学习了以林则徐、严复为代表的14位历史名人的勤廉事迹,包括廉政楹联和格言警句等,感受到了三坊七巷历史人物的清正廉洁和为民奉献的精神。第二展区为《品重柱石——王荷波生平事迹展》,以王荷波同志的成长和革命工作经历为主线,分为“在苦难与漂泊中成长”“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家风传承”四个部分。在该展区,同学们详细了解了王荷波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和勤廉事迹。第三展区为学习贯彻新思想展区,着重展示“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福州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实践,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等新时代廉政精神内容。自明清以来,三坊七巷涌现出100多位达官显宦、鸿学硕儒,他们以公廉爱民、治政廉明、俭以养廉的勤廉作为,为后人敬仰。在安民巷这座院落中,这些勤廉事迹得以生动呈现,同学们在进入展览馆正厅时,便能看到耳熟能详的林则徐和严复等勤廉榜样的介绍。勤廉馆不仅是历史人物事迹的展示地,更是福州市民了解廉政文化的教育平台。通过这些历史的见证,同学们得以汲取精神力量,传承和发扬勤廉文化的优良传统。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同学们对三坊七巷源远流长的廉政文化发展脉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不仅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也激发了践行廉政文化的热情,纷纷表示,要将这次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廉政意识。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抗战时期的革命指挥中心

图为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位于福州市,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作为新四军在福建省的指挥中心,这里见证了新四军在抗战时期与敌人斗争的光辉岁月。办事处不仅是新四军指挥与协调的枢纽,也是革命活动和情报工作的核心地带。在这里,新四军与当地革命力量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抗日救国的各项活动,积极组织抗日游击战和军事行动,策划和实施对敌作战计划。办事处的建立为新四军在福建地区的抗战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推动了地方革命力量的团结与壮大。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有幸邀请到了办事处的讲解员讲解这一方小小天地背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结束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还一同唱响了革命歌曲《十送红军》。观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历程,感受新四军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精神风貌,并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革命先烈。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定会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中共福州市委旧址:革命风云的见证地

中共福州市委旧址纪念馆,位于三坊七巷安民巷立本弄3号。1926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是最早的中共福州地方组织,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地委成立后,领导工农学妇运动蓬勃发展,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当时地委机关的活动大部分设在北大路北后街13号方尔灏家和安民巷立本弄3号的徐深、余哲贞夫妇住所。立本弄3号是现今仅存的大革命时期中共福州地委旧址。作为中共在福州地区的指挥中心,旧址见证了中共福州市委在革命斗争中的关键决策和战略部署。这里曾是革命工作的重要据点,指挥着福州及周边地区的党的活动和抗战行动。在中共福州市委旧址,革命先辈们组织和策划了大量抗日救亡和解放斗争的工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现今的旧址被保护为历史文化遗址,展示了这一段革命历史的重要资料和实物。通过参观中共福州市委旧址,同学们不仅了解到福州市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特殊地位,还被红色信仰的力量所震撼,感受到了革命时期党的艰苦奋斗和光辉历程,铭记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英雄人物。

林则徐纪念馆:伟大民族英雄的精神丰碑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福州市,是为了纪念清朝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立的。林则徐以其坚定的反鸦片立场和卓越的外交智慧,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者和改革者。纪念馆展示了林则徐在抗击鸦片走私、维护国家尊严方面的伟大事迹,以及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贡献。林则徐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在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艰难道路上,林则徐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20世纪90年代,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十分重视林则徐系列文物遗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曾多次做出批示,并两次发表长篇重要讲话,号召继承和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同学们铭记历史荣光,以林则徐先生为终身学习楷模,发扬他的崇高精神,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参观林则徐纪念馆,不仅深入了解了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生平与成就,还感受到了他在国家危亡时刻的勇敢与智慧,激励现代人传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和改革精神。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历史的见证与传承

图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福州市,是为纪念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设立的重要文化场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初步实践。同学们通过纪念馆中丰富的历史资料、实物展品和生动的展示,详细了解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馆内不仅展出了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献、人物照片和革命遗物,还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斗争和光辉业绩。参观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脉络和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感受那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激荡,从中汲取激励与启示,继续弘扬辛亥革命的革命精神与创新意识。

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红色教育与历史传承的圣地

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位于厦门大学校园内,是一座专门展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展馆。馆内全面回顾了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特别关注厦门大学在革命历史中的角色与贡献。同学们通过馆内详实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先辈在艰难岁月中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馆内的展览涵盖了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各个历史时期,着重讲述了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事迹。同学们参观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还感受到了革命精神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这里不仅是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对革命历史进行研究和传承的文化窗口。

红色历史遗址巡礼:传承革命精神的深刻之旅

本次红色历史遗址巡礼涵盖了福州和厦门的多个重要文化场所,包括林觉民冰心故居、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中共福州市委旧址、林则徐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以及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这些地点不仅展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深刻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林觉民冰心故居让人们重温了革命先驱和文学巨匠的精神风采;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和中共福州市委旧址则展示了在抗战和革命时期的关键决策与活动;林则徐纪念馆让人们感受到抵抗鸦片侵害的坚定意志和卓越贡献;辛亥革命纪念馆回顾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则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展示了厦门大学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角色。

通过这些历史遗址的参观,同学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更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每一处遗址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铭刻着革命的奋斗历程和精神传承,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激励。此次巡礼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缅怀,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俞乐遂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0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