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陆艺 杨梓艺)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赴彝族少数民族地区宣威助力多产业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团队全体成员前往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东山镇芙蓉寨,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在颇具特色的彝绣坊中展开,成员们就与彝绣相关的多个方面与芙蓉村当地的彝绣手工艺者进行接触交流,共同探讨新时代彝绣在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芙蓉村彝绣的传承人,镇人大代表李稳存接受了团队的采访,在采访中她为团队分享了自己的彝绣传承历程、目前彝绣推广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于彝绣事业的未来展望。她说,自己一直保持着学习,希望能借助电商等手段帮助芙蓉寨传统彝绣事业能够走出省市、走向全中国,面向全世界。同时,她带领团队参观了彝绣与妇女帮扶事业与乡村振兴事业三大元素结合的“呷嫫阿牛彝绣坊”。绣坊中到处都充斥着彝族特色的图腾元素,一件件已完成的手工绣品无一不展示着绣娘们高超的绣技,侧面透露出合作社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采访中,李稳存字字句句都透露着对彝绣的热爱,对村里无业妇女的关怀,对当地乡村振兴事业的担当。李稳存说,“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听民心,察民情,把我们寨子里面的群众团结好,让我们更好地发展下去。”
紧接着,李稳存带领团队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管升阔工作室了解芙蓉寨的火腿产业。宣威本地有句俗语:芙蓉火腿夹宣威,表达芙蓉火腿的高端品质。交流中,成员了解到芙蓉火腿的依托地理环境、养殖条件的产业优势,以及价格、销路等方面的发展困境。
通过本次实践交流,团队成员了解芙蓉村彝绣的发展历史,充分挖掘芙蓉村彝绣坊的“绣娘精神”,绣娘们用“绣花“功夫干事创业,村里的绣娘可以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多了一份收入,彝族文化和彝绣产业的发展也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基础,同时切身感受到火腿作为宣威的支柱产业对当地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作用。
活动开展了一天,结束后,团队同学感悟颇丰:彝绣不只是一种艺术,它还是彝族文化的生动体现,穿越千年的传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独特的文化标识。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彝绣逐渐从一个简单的手工技艺,转变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重要工具。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为彝绣创造了新的生命力,也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上的实际好处,使得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可能性。火腿产业也在不断发展中迸发中强有力的生机,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团队本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宜居、组织引领”五个振兴,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天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