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朱昕怡 马可儿)为了拓展学生专业认知与视野,切身体悟行业需求与发展动向,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今年暑期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料谱新华章,材子企业行”实践团以“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思想为指引,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浦口分公司开展学习调研活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技术科质检员韩欣成的介绍下,实践团成员学习参观了公司关于混凝土检测的各个实验室(水泥室、砂石集料室、化学分析室,标养室等)了解了各个实验室中常用仪器(混泥土压力沁水仪,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实台等)的用途以及基本使用方法,并现场观看了由质检员操作的试块抗折,抗压力实验。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认真观察学习并向质检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保存试块的恒温水箱对水温水位有哪些要求?”“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质检员也对此做出了耐心的解释。同学们借此意识到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充分利用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打好扎实的基础,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图为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储存的样品类型 王佳伟供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道至简,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按要求佩戴安全帽穿戴反光背心参观了现场的混凝土搅拌设备以及原材料厂区,了解到企业为了推动绿色环保发展,采用节能设备,回收利用水资源并引进和采用了部分新能源搅拌车;认识到传统的采砂船会造成水质污染,海水倒灌等危害,企业为避免采砂船对江区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与矿山合作,采用机制砂(通过制砂机和其他附属设备加工而成的砂子)代替河砂,大大减小了对环境的破坏。同学们不禁感叹到“果然绿色创新不能光喊口号,要应用到生产中啊!”,“只要愿意想,总是会有更好的办法呀。”质检员也笑着讲到:“对呀,你们这些大学生今后要敢想敢做,敢于创新,为行业绿色发展做贡献啊!”
图为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厂区 王永康供图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也努力尝试将新型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在企业的中控室中,同学们看到一台台计算器屏幕上的实时画面,工作现场的各项操作井井有条,车辆的GPS定位信息清晰明白显示在工作人员的面前。在企业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企业为减少出错可能性,节省人力成本,采用无人智能化搅拌系统,自动称重设备——驾驶员只需扫描二维码,将车驶过设备,后台自动计算所载砂石净重。同时企业摒弃了传统口口相传的方式,驾驶员可以通过扫码,线上自动生成调度单然后将混凝土运往所需要的工地,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出错的情况,其他方面还包括生产流程的控制、质量管理的跟踪、供应链的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的管理等。这不仅提高了整个工程的运转效率还,还在一定程度上了提高了安全性。同学们边看边听,切身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应用。
图为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节能装备 王佳伟供图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实践团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行业面临着供大于求的问题,质检员提出“选择各个产业合作共赢,有助于度过这个行业的冬天。”团队成员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近年来,我国的混凝土技术也一再突破,自修复混凝土,纳米颗粒强化混凝土,自洁混凝土等应用于生产。朱昕怡同学感慨“传统行业要坚持创新发展,混凝土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进其抗压抗震防水等各方面性能,才让其更好更广的服务于国家建设中。”
图为工作人员与团队成员们展开激烈讨论 王佳伟供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走进行业一线,切实认识了混凝土行业的现状,传统材料与绿色创新相结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作为材料学子,本次实践增强了我的专业自信,也坚定了材料强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马可儿如是说。
通讯员:马可儿 朱昕怡
图片:王佳伟 王永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昕怡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