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八秩缅先烈,我拾星火绣新章——黑龙江财经学院财经信息工程学院暑期赴南京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30 15: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涵   阅读 6.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思政育人”的政策要求,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专业素养,8月 16日至22日,财经信息工程学院组织教师陈南、闫阿明及电子商务专业10名学生赴南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八月的南京,梧桐繁茂,蝉鸣声声。一群来自北国的年轻学子,带着求知的渴望与时代的责任,踏上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现代创新的城市。通过走访五家行业内代表性企业、参访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师生一行在触摸历史脉搏与感知时代前沿中,实现了思想淬炼与专业认知的双重提升。

智能制造:在数控产线和创新融合中把握产业脉搏

参访企业第一站,实践团走进美国A.O.史密斯集团南京总部。在产品展示中心,同学们亲眼见证了世代传承的品质承诺与智能科技的完美融合。金圭内胆热水器搭载专利零冷水技术,实现"即开即热"的智能体验;配备AI-LINK智能节能系统的甲醛净化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优化运行模式;具有智能滤芯监测功能的净水机…每一件产品背后,既是"工匠精神"的现代诠释,也是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坚持用150余年积累的技术沉淀和品质要求,将智能科技融入产品创新,为中国消费者制造能够使用五十年的好产品”,企业负责人指着刚上市的新型号产品说,“这就是对中国质量最好的致敬!”。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美国A.O.史密斯集团的图片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美国A.O.史密斯集团合影

在戴莫尔金属(南京)有限公司,同学们深入智能制造车间,“每条生产线都是精益管理的教科书”,2022级电子商务专业王涵同学在参观后感叹。透过自动化设备的精准运转,同学们看到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智慧,更体会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生动实践。企业负责人坦言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成本与创新压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反推产品设计”,帮助大家理解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思维模式的变革。

图为戴莫尔金属(南京)有限公司相关经理为社会实践团队进行讲解

数字浪潮:在电商创新和AI大势中看见中国力量

在江苏苏豪集团苏豪云商有限公司,作为国有企业转型标杆,企业重点介绍了其发展历程、跨境电商运营模式以及在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小微企业发展中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创新打造的“苏豪通9710”跨境电商B2B系统,供给企业独立站建设到全球市场触达的全链路赋能,成为全国首个聚焦9710跨境电商通关的省级数字化服务平台。这让同学们得以窥见国企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如何勇立潮头、赋能全局的创新实践,收获远超书本的鲜活一课。

图为实践团队在江苏苏豪集团苏豪云商有限公司合影

在南京未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实践团深入了解其作为政企结合的标准化服务平台如何为跨境电商业态提供涵盖税务、保险、物流、电子工具、人员培训等的一站式服务。“中国企业出海不止需要产品力,更需数字生态的支持”,这让同学们意识到跨境电商不仅是贸易行为,更是国家数字实力的延伸。

图为实践团队在南京未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合影

在江苏汇智互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切身感受AI大模型与数字人技术为千行百业带来的深刻变革。企业现场演示了数字人技术在电商直播、医疗咨询、景区导览等多场景的成熟应用,展现出我国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领域的领先实力。从智能体生态链构建到SAAS服务平台赋能,汇智互娱以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实践,让同学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AI浪潮中的突破与担当。“技术没有边界,但应用需扎根现实需求”——技术总监的一席话,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中国数字力量的崛起,不仅在于技术本身的先进,更在于其与服务国家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深度融合。

图为实践团队在江苏汇智互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影

缅怀历史筑牢精神之基

本次实践,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实践团专程赴南京博物院、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刻,同学们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与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在追溯历史、缅怀英烈的过程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增强了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南京博物院,同学们穿越中华文明的时空长廊,从远古文物到六朝珍品,从明清书画到民国文献,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馆内珍藏的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了解历史才能看清未来,传承文化才能创新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在南京博物院合影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庄严的烈士雕塑和沉重的历史资料,无声讲述着革命年代英烈们为理想献身的信念与勇气。“信仰比生命更重要”,这句镌刻在馆内的话深深烙印在每位同学心中。他们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继承先烈遗志,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影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沉重的历史场景与详实的文献证据让同学们屏息凝神。三十万遇难同胞的数字不仅是历史之痛,更是民族之醒。于悼念广场献花默哀时,许多同学泪湿眼眶,誓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以专业能力守护和平与正义。

图为实践团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合影坚定信仰:振奋报国之愿

本次南京社会实践是一次贯通历史与现实、融合专业与思政的“行走课堂”。同学们在博物院里读懂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在革命圣地汲取了坚定的精神力量,在优秀企业中洞见了科技与商业的未来方向。

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唯有将缅怀先烈的深沉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将参访企业的前沿认知落地为专业追求,才能真正做到“绣新章”——以青春之我、科技之我、奋斗之我,参与制造强国的建设、赋能数字中国的未来,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服务社会。

夕阳西下,实践团队在返程前再次来到秦淮河畔。华灯初上,十里秦淮微波荡漾,画舫穿梭如织;两岸霓虹如霞光流转,古韵与新声交融,处处洋溢着安宁繁华的时代之美。站在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汇的渡口,同学们许下青春誓言:定将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转化为学习动力与创新源泉,以信息技术赋能电商专业,用青春智慧“绣”出无愧于新时代的锦绣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