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缺失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自然教育行业蓬勃兴起。如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动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今年暑假,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自然智绘者”调研团队深入前杨村,以自然教育和生态文旅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文旅新业态,为破解生态文旅发展动能不足问题提供创新方案。
前杨村作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和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其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在与当地负责人的座谈中,团队深入了解了村庄的森林覆盖、水系分布、特色动植物资源以及现有休闲观光项目的发展情况,并与当地负责人交流探讨了自然教育与生态资源利用共生的解决方案。“绿水青山就在眼前,怎么让更多人,尤其是孩子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还能学到东西,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负责人说道。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负责人交流
针对这一需求,调研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前杨村的自然资源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面向幼儿的自然教育活动方案。在村庄的树林、草地和小溪间,"森林色彩寻宝"、"我的树叶朋友"等自然艺术体验活动,以及"小河清清"环保行动相继展开,为乡村文旅注入了新活力。
活动方案一经推出,立刻吸引了村里及周边前来度假的众多亲子家庭参与。孩子们在团队成员和家长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自然探索中。他们好奇地穿梭在丛林中,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眼中的森林和小鸟;在小溪边,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捡拾垃圾,认真听团队成员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生动展现了自然教育的独特魅力。
图为小朋友在专注的画画
图为小朋友们在清理草地上的垃圾
图为小朋友在清理河边的垃圾
"这种寓教于乐的乡村游形式很有意义,孩子既玩得开心又学到了知识。"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说道。这种将自然教育深度融入乡村场景的创新实践,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快乐,也让家长们看到了乡村文旅的更多可能性。
“自然智绘者”团队的探索为前杨村激活文旅新动能提供了新的视角。自然教育与乡村文旅的融合,不仅疗愈着现代生活中的“自然缺失症”,更描绘出一幅生态赋能乡村文旅的生动图景。这种创新模式值得期待。前杨村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川农大的学子将继续用专业与热情,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