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引,以技护航——护理学院学生助力肿瘤患者缓解呼吸困难

发布时间:2025-08-30 09: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练若惜   阅读 7.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在与病魔抗争的道路上,肿瘤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的病痛,还要面对呼吸困难等诸多不适症状带来的折磨。为践行护理专业的使命与担当,近日,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呼吸守护者"实践团的10名同学走进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院,为肿瘤患者带来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腹式呼吸法、缩唇式呼吸法及有效咳嗽等方法,缓解呼吸困难,提升生活质量,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希望。

  活动开展前,护理学院的老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培训。从理论知识讲解到实际操作演示,老师们对腹式呼吸法、缩唇式呼吸法及有效咳嗽的原理、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介绍。学生们认真学习,反复练习,力求将每一个动作做到规范、标准,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准确的指导。

 

图片为实践团在护理学院进行宣教指导。孙建晔供图

  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呼吸守护者"实践团的学生们怀着饱满的热情与关切之情,来到肿瘤患者的病房。他们首先向患者们耐心地讲解了呼吸困难对身体的影响以及掌握正确呼吸方法的重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们心中的疑惑,让患者们充分认识到学习这些呼吸方法的意义。随后,学生们开始手把手地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法练习。“请您放松身体,平躺在床上或坐直,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学生们一边示范,一边温柔地引导患者。他们告诉患者,在吸气时,要让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鼓起,感受气息充满腹部;呼气时,腹部则要逐渐下沉,将气息缓缓呼出,尽量延长呼气时间。在学生们的悉心指导下,患者们逐渐掌握了腹式呼吸的要领,原本因呼吸困难而略显紧绷的神情也逐渐舒缓。

  接着,学生们又为患者介绍了缩唇式呼吸法。“就像吹口哨一样,先闭嘴用鼻子吸气,然后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的形状,缓慢地呼气……”学生们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患者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练习缩唇式呼吸法,患者们能够有效增加呼气阻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促进肺部气体排出,从而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许多患者在练习后表示,呼吸似乎变得更加顺畅了,胸口的压迫感也减轻了不少。

 

图片为实践团在肿瘤医院内科病区进行健康宣教。孙建晔供图

  有效咳嗽也是此次指导的重要内容。学生们向患者解释道,有效咳嗽并非简单地用力咳嗽,而是有技巧可循。在咳嗽前,患者需要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 - 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 - 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 - 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 - 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学生们不厌其烦地进行示范,并针对患者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在反复练习中,患者们逐渐学会了如何通过有效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指导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关注患者的学习进度,还十分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面对部分患者因疾病困扰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学生们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倾诉,用温暖的话语给予安慰和鼓励。“叔叔,您别着急,慢慢练,这些方法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效果的!”“您今天的进步已经很大了,继续加油!”一句句贴心的话语,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患者心间,增强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图片为实践团在肿瘤医院内科病区进行健康宣教。孙建晔供图

  此次活动得到了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一位患者家属激动地说:“孩子们的到来,不仅教会了我们实用的方法,更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看着亲人呼吸不再那么困难,我们心里也踏实多了。”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对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他们表示,护理学院学生们的指导,为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参与此次活动的护理学院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实践,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实践团成员感慨道:“看到患者们在我们的帮助下呼吸逐渐顺畅,脸上露出笑容,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更加坚定了我在护理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我希望未来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患者。”

  以爱为引,以技护航。此次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呼吸守护者"实践团走进医院指导肿瘤患者缓解呼吸困难的活动,不仅为患者送去了健康与关怀,也展现了护理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护理学院将继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精神,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更多的力量,让温暖与希望在医患之间持续传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练若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