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13月32日讯(通讯员 赵婧彤、谢心怡、何晨菲)在梧州骑楼城的青砖灰瓦间,三缕穿越时空的文化香气正通过数字化手段焕发新生。冰泉豆浆的醇厚、龟苓膏的甘苦、六堡茶的陈韵,这三项与骑楼城共生共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完成系统性史料梳理,为岭南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鲜活注脚。
▲图为茶伯六堡昌店铺。谢心怡供图
始建于民国初年的梧州骑楼城,现存560幢骑楼建筑沿7公里街道延展,其"商住一体"的建筑格局见证着两广商埠的辉煌。1897年梧州开埠后,这里成为六堡茶出口的重要枢纽——1935年数据显示,当年经此输出的六堡茶占广西茶叶出口总量98.7%。梧州茶厂首创的"双蒸双压""冷水渥堆发酵"技术,不仅推动黑茶工业化量产,更让六堡茶在2021年以13.5美元/千克的均价远销海外,出口额达166万美元。
▲图为冰泉豆浆。谢心怡供图
与茶香交织的,是1935年创立于白云山脚的冰泉豆浆店。创始人黄彩洲以冰泉冲泉水熬制的"滴珠豆浆",经柴火慢熬8小时形成独特"锅焦味",冷却后呈现"滴珠不散"的物理特性。这项传承近九十年的工艺,2024年同时获评"广西老字号"与"自治区级非遗美食体验店",其分店网络已覆盖南宁、阳朔等地,成为游子记忆中的乡愁符号。
在骑楼城的街巷深处,梧州龟苓膏的非遗传承更具药用价值。这项源自秦末汉初的宫廷御品,明末清初在苍梧郡形成产业规模,《苍梧郡志》记载的店铺分布印证其历史根基。配制技艺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以鹰嘴龟龟板、土茯苓为主料的20余道工序,在年轻传承人手中与AR技术结合——扫描药柜二维码,指尖即可触达药材功效的数字化图谱。
▲图为梧州传统特产店铺。谢心怡供图
这三项非遗项目的活化传承,正通过"骑楼密码"H5程序实现趣味传播。用户拼合骑楼雕花窗棂解锁文化碎片,集齐"豆浆滴落""龟苓膏凝结""茶叶舒展"三张动态图鉴,可兑换非遗体验课程。数据显示,该程序上线首周吸引3.7万用户参与,60%为25岁以下年轻人,国庆假期骑楼城游客量同比增长43%,80后、90后占比首次突破60%。
从马帮驮铃到南洋码头,从药杵石臼到4K镜头,梧州骑楼城正以数字化手段重构文化记忆。当海外华人通过H5程序"云拼"骑楼纹样,当年轻游客在老字号门前直播非遗技艺,那些镌刻在砖雕上的商埠传奇,正在云端续写新的文化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雨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