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科技赋能水产养殖 红色精神浸润青春

发布时间:2025-08-23 16: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恬曦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 黄恬曦)动物医学院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队赴安徽省连河村,开展“科技助农+红色研学”双主题暑期“三下乡”实为以专业服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以红色教育厚植青年责任担当,7月9日,安徽农业大学践活动。团队先深入水产养殖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再走进抗洪陈列馆追溯奋斗记忆,在实践与感悟中为连河村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深耕水产养殖,科技破解产业难题

团队首站前往连河村水产养殖基地,聚焦鱼类健康养殖与产业提质开展专项服务。基地内连片池塘波光粼粼,草鱼、鲫鱼等鱼类在水中游动,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基地现有养殖面积50余亩,主打生态养殖模式,但每到夏季,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控就成了棘手问题,对产量影响不小。”

结合动物医学专业优势,团队成员迅速投入工作:有的携带检测仪器测定水体pH值、溶解氧及氨氮含量,精准分析水质状况;有的走进养殖区观察鱼类活动状态,检查鱼鳃、体表是否存在病害迹象;还有的与养殖户深入交流,记录饲料投喂周期、日常管理流程等关键信息。针对发现的“夏季水体易富营养化、鱼类易患烂鳃病”等问题,队员们现场给出解决方案——建议定期泼洒益生菌改善水质,采用“少食多餐”方式优化投喂,并发放《水产常见病害应急处理指南》,帮助养殖户提升科学管理能力。

谈及销售难题,团队还结合市场趋势,建议基地通过短视频记录养殖全过程、直播展示水产品品质,以“透明化养殖”打造特色品牌,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新想法,让我们对养好鱼、卖好鱼更有信心了!”基地负责人感慨道。

追溯抗洪记忆,红色精神砥砺初心

结束水产基地调研后,团队前往2020巢湖抗洪保卫战陈列馆,在红色印记中感悟担当力量。推开陈列馆大门,“众志成城 守护家园”的主题扑面而来:墙上悬挂的抗洪现场照片里,党员干部与村民扛着沙袋奔跑在堤坝上;展柜中陈列的防汛雨衣、磨破的胶鞋、手写的巡堤日志,无声诉说着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来临时的危急与坚守。

讲解员带领团队沿着“险情突袭—全员应战—灾后重建”的脉络,重温连河村村民与救援人员并肩作战的岁月:当时巢湖水位超历史警戒线,全村人不分昼夜巡堤查险,用身体筑成“人肉堤坝”;志愿者们冒雨运送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地方住;灾后大家不等不靠,迅速恢复生产生活,让家园重焕生机。

“当时我负责夜间巡堤,每走一步都要仔细看有没有管涌,累了就靠在堤边歇会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守住家!”现场,曾参与抗洪的村民李大爷结合实物展品,向队员们讲述亲身经历,真挚的话语让大家眼眶湿润。队员们纷纷表示,要把抗洪精神中的“坚守”“协作”融入未来的学习和助农实践中,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既用专业知识解决了水产养殖的实际问题,又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技术帮扶+精神传承”的实践模式,既为乡村产业发展送技术、解难题,也让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汲取精神养分,成长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恬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