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智慧浇灌乡村振兴:甜甜蓝农业与佛山大学青穗光耘实践队共探蓝莓产业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3 16: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俊浩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光电智慧浇灌乡村振兴:甜甜蓝农业与佛山大学青穗光耘实践队共探蓝莓产业新路径

2025年7月5日,佛山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青穗光耘实践队成员与河源市连平县醒狮村甜甜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丁学友经理围绕蓝莓产业的技术瓶颈、创新发展模式及光电技术应用前景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精准服务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实践队抵达蓝莓种植基地

品种特性与种植技术:优质与挑战并存

交流伊始,丁经理就向实践队重点介绍了基地的核心竞争力——L25(南高丛)蓝莓。 “果径普遍超过15mm,无论是口感还是整体品质,在业内都堪称标杆,市场认可度极高。”但他也坦言,这个 “优等生” 有两个 “小脾气”:一是花朵不会自动脱落,必须人工摘除,每年花期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二是花果对天气极为敏感,持续阴雨或极端大风大雨天气易引发灰霉病,导致花果同落,直接影响产量。此外,高温易导致植株生长抑制,进入类似休眠状态,阻碍叶片与果实发育及养分合成。

醒狮村蓝莓基地四月果景

面对本地 2-3 月花果期阴雨天气挑战,基地借鉴云南反季节种植经验,应用遮光技术模拟短日照环境,使蓝莓提前两个月挂果,有效避开气象灾害影响。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蓝莓落果率,更抢占了外销市场的空窗期。不过,反季节种植也存在一定弊端——可能导致果实口感风味有所下降、糖度积累不足,这是团队持续攻关优化的重点方向。

种植管理:精细化模式保障产出

基地采用遮光大棚与滴灌技术,既缓解高温对植株的生长抑制,又实现管理便捷、节水增效的多重效益。“当幼苗生长至一定高度时,会每月定期进行掐头打底操作。” 丁经理介绍道。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是通过精细调控养分分配,促进幼苗侧枝萌发,让树形更丰满,为高产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基地还在植株间科学铺设承重排线网络,专门解决果实膨大后的坠果问题,这一细节管理为稳定产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甜甜蓝农业基地蓝莓大棚内景

市场与民生:蓝莓产业的双轨赋能

基地方面认为,品种口感与市场接受度密切相关,但稳定性同样重要:有些品种虽然口感一般,但因其稳定性好,销售表现更佳。客户对不同品种的喜好程度存在差异,但在规格一致的情况下,同类蓝莓价格基本相同。春节前后市场需求量大,这正是基地通过反季节种植想要抢占的关键节点。

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公司与村社经济组织的直接合作项目较少,与政府部门的互动主要集中在土地政策协调等基础领域。但基地在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成效显著:生产高峰期可提供五六百个季节性就业岗位,尤其为当地老年群体、留守劳动力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有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补光技术需求:校企合作或成突破点

交流中,丁经理重点提及基地对补光技术的需求,这与青穗光耘实践队的专业方向高度契合。"希望通过补光技术增加有效光照,缩短生长期,提前抢占市场。" 但他也关注能耗问题,"灯具瓦数较大,需要平衡耗电量、实际效果、维护成本和安装难度。"

补光技术的投入产出比也是项目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初期灯具购置成本较高,但使用寿命长达五六年,主要成本为电费。企业方提出:若效益好,冬季可多时段使用,促使果实提前成熟,提高价格和产量。此外,补光技术有机会申请政府补助,配套设施(如道路)也可能获得支持。

实践队成员与丁经理交流

此次佛山大学青穗光耘实践队与丁经理的会谈,让实践队深入了解了蓝莓种植的技术细节与产业现状,为未来校企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甜甜蓝农业正以科技为笔,以责任为墨,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书写着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供稿:佛山大学 青穗光耘实践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俊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