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构为魂:品味中式建筑的雅致风骨
寨中的木构建筑灵动精巧,尤以抬梁式木屋架为典型代表。粗壮的木梁与纤细的木柱通过精密榫卯相互咬合,无需一钉一铆却稳固如山。梁架上的雕花虽历经岁月磨蚀,仍能窥见当年的精美工艺。连接不同房屋的木栈道结构巧妙,既有效解决了山地建筑的高差问题,又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队员们使用卷尺仔细测量木构件的尺寸,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榫卯结构、材质选择等信息,力求从比例与结构关系中解读古人精妙的营造密码。
当地木构建筑实拍(来源:成员自摄)
巧构精饰:传统元素的创意新生
除主体建筑外,队员们也格外关注那些蕴含于细节中的营造智慧。木窗的格纹样式丰富多变,有的仿梅枝,有的似回纹,既保证了通风采光的基本功能,又暗含吉祥寓意;大门上方的门簪造型精巧,常雕刻着花卉、瑞兽等纹样,是屋主身份与审美情趣的体现。古寨在造景手法上的巧思更令队员们赞叹不已:废弃的老石磨盘被串联起来用作桥栏杆,既盘活了旧物,又透出浓厚的农耕文化底蕴;瓦片被错落有致地排列成景观墙,阳光照射下形成斑驳的光影效果;古树树干被匠心独运地改造成楼板的支撑柱,既保留了树木的生命印记,又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当地建筑构件实拍(来源:成员自摄)
终南山寨的青砖黛瓦、木石筋骨,承载的不仅是一座古寨的岁月记忆,更是陕南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结晶。此次终南山寨之行,实践队收获丰硕。队员们不仅系统采集了夯土、石砌、木构等主要建筑类型的一手资料,更详尽记录了建筑构件与造景手法的丰富细节,最终形成了包含图像、测绘数据、文字记录及口述史料在内的多维度资料集。接下来,队员们将对调研素材进行整理、归类与分析,最终汇编成册,为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提供鲜活的样本与参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梦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