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苍梧骑迹新承团队深入梧州骑楼城开展粤剧文化传承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5-08-23 16: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婧彤 范雨蕾 谢心怡   阅读 5.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 赵婧彤、范雨蕾、谢心怡)2025年7月4日至11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苍梧骑迹新承"实践团队走进梧州骑楼城,围绕粤剧文化传承现状展开深度调研。团队以蒙兰卿粤剧传承工作室为重点考察对象,通过实地走访、人物访谈、非遗展演观摩等形式,记录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图为苍梧骑迹团队与兰卿粤剧文化传承工作室合影。谢心怡供图

蒙兰卿粤剧传承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现有成员四五十人,年龄跨度从20岁学生到70岁退休教师。团队以梧州骑楼城为重要活动基地,年均开展200-300场公益演出,足迹遍布社区、农村、学校。调研期间,团队成员观摩了工作室在骑楼城原演出场地进行的排练,虽因城市规划调整,原露天舞台已改为临时排练点,但演员们仍坚持每日练功,丝竹声与粤剧唱腔在骑楼廊柱间回响。

工作室负责人蒙兰卿介绍,团队始终聚焦非遗粤剧保护,尤其注重濒危剧种的纯粹性传承。成员们自制戏服、头饰,义务教授学生唱腔与身段,六年来累计培养百余名学员。这种"以老带新"的模式在调研中被多次提及,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小赵在采访笔记中写道:"看着蒙阿姨手把手教学生甩水袖,突然明白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具体到每个动作的代际传递。"

▲图为兰卿粤剧文化传承工作室。谢心怡供图

面对传统戏曲受众老龄化问题,工作室积极拥抱新媒体传播。团队运营抖音与视频号账号,定期发布排练花絮、经典剧目片段,其中2022年拍摄的《骑楼茶语》系列短视频获15万次播放量。蒙兰卿坦言:"我们尝试用年轻人喜欢的vlog形式记录粤剧,比如把练功日常剪成30秒快剪,效果比想象中好。"这种"破圈"尝试得到官方认可,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领导曾专程到访工作室,对非遗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梧州骑楼城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骑楼建筑群,其文化空间与粤剧传承形成天然呼应。调研期间,团队系统梳理了骑楼城与粤剧发展的历史关联,发现自19世纪末粤剧传入梧州以来,骑楼街区的茶楼、戏院始终是戏曲传播的重要载体。工作室保存的1947年《梧州日报》戏单显示,当年骑楼城内有12家茶楼兼营粤剧演出,日均上演3-4场。

▲图为梧州骑楼城内团队成员与蒙兰卿进行交流。谢心怡供图

如今,这种文化生态正在数字时代重生。团队协助工作室完成骑楼城粤剧文化地图绘制,标注出23处具有历史价值的演出场地。在实践报告会上,团队成员展示了一张1980年代骑楼城粤剧演出的老照片,与当下工作室在同位置拍摄的对比图,引发在场学者对"文化记忆空间重构"的热烈讨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雨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