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索玛花开”实践队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黄琅镇,成功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创新性地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儿童关爱服务相结合,并融入草业科学专业特色,为彝乡儿童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儿童合照 李雨姮供图
实践期间,队员们将普通话推广作为贯穿所有活动的核心。在作业辅导课上,队员们不仅悉心解答学业疑难,更注重用标准普通话与孩子们交流,在潜移默化中纠正发音、丰富词汇,将辅导课变为生动的语言实践课堂。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孩子正确发音 李雨姮供图
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实践队精心设计了“小草大学堂”和“彝韵草编”工坊等特色课程。在“小草大学堂”上,孩子们亲手播种草种,并用普通话学习土壤、根系等科学知识;“彝韵草编”工坊中,队员们全程使用普通话教学,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编织步骤、记录实验现象、阐述科学原理。这些活动巧妙地将专业实践与语言学习融为一体,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提升了他们使用普通话的信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孩子进行蒲草编织 李雨姮供图
活动的高潮是“彝汉同心草原故事会”。孩子们用日渐流利的普通话,勇敢地讲述家乡的民族英雄传奇和世代相传的畜牧智慧,在语言运用中深化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随后制作的“草籽画明信片”,孩子们在背面认真书写汉彝双语寄语,象征着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相辅相成,共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为草籽画成果展示 卢奕奕供图
此外,实践队还深入当地居民家庭进行走访调研,了解普通话使用情况和儿童成长环境,宣传推普重要性,为建立长效关爱与推普机制奠定了基础。
此次“索玛花开”实践队的雷波之行,是高校学子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队员们不仅用草业科技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梦想,用温暖陪伴守护了他们的纯真童年,更用普通话为他们架起了通往更广阔未来的桥梁,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