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至7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求真书院“青言筑梦”实践团先后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青锋村、江宁东方龙湖湾幼儿园及宜兴丁蜀镇,通过开展宣讲、实施爱心教育、深入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了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教育篇
6月28日,实践团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织“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活动。成员们参观雕塑广场、史料陈列厅和“万人坑”遗址,感受历史沉重感,献花默哀悼念遇难同胞。参观后成员们交流感悟,誓言捍卫和平。
7月4日,实践团在青锋村开展“共创和平未来”主题宣讲,通过PPT、影像资料和幸存者故事还原历史,阐释和平意义,并设知识问答增强互动。活动让乡村感受青年担当,成员厚植家国情怀,实践团将继续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和平理念。
趣味数学篇
实践团于6月30日至7月4日,走进青锋村,面向村里一至六年级的留守儿童,开展了“童语浸润古今,传承数学文化”系列活动。团队以数学家核心成就为脉络,结合儿童认知特点,打造“故事+实践+表达”趣味课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数学魅力,传承科学精神。为期5天的活动中,实践团通过“古代智慧+现代思维”的双线课程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知可感的游戏体验。青锋村社区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点燃了科学兴趣,真正实现了‘浸润式’教育。”
此外,实践团于7月8日至7月9日,走进江宁东方龙湖湾幼儿园,结合儿童认知特点,开展了数学之旅——图形认知与拼贴活动和超市水果模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为幼儿阶段的数学启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传承篇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泥与火的艺术”,但在现代化浪潮中面临传承挑战。7月下旬,求真书院“青言筑梦”实践团赴宜兴探寻传承之道。团队走进宜兴陶瓷博物馆,拜访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制壶技艺,直面“化工壶冲击”和“手艺人断层”等现实困境。针对传播形式单一的痛点,团队策划“一把紫砂壶的诞生”短视频系列,以年轻化表达突破宣传壁垒。
薪火相传续文脉,青言筑梦向未来。在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深入乡村、扎根幼儿园,为孩子们启蒙数学文化知识,开展文化教育,点燃求知之火;奔赴宜兴,以实际行动传播本土文化魅力,让紫砂文化的薪火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未来,实践团将继续用实干贡献青春力量!(撰稿:郑盛圆 图片:“青言筑梦”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盛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