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疆,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一群青年的脚步。2025年7月14日至16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清风筑廉”实践团走进广西凭祥市竹山村、柳班村,以“清风拂乡野,廉洁润民心”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以调研访谈、入户宣讲、互动体验为载体,把廉洁理念播撒到田间地头、送进千家万户。
面对面访谈:一线声音里的“清廉答卷”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走访竹山村村委办事处,与当地村干部、老党员代表开展专题访谈,围绕“廉洁建设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展开深入交流。访谈中,基层干部李卫祖书记结合工作实际,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村级事务公开化、决策民主化的具体举措,李卫祖书记表示,“以前村子的民风比较彪悍,现在就好了,村民们都很友好,都很支持工作。”;老党员周月梅同志则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基层风气的转变,从“办事靠关系”到“遇事找制度”,生动展现了廉洁建设给乡村带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李卫祖书记进行访谈
走在竹山村村委办事处,村务公开栏里的各项公开事物,清晰透明。从“办事靠关系”到“遇事找制度”,这不仅是流程的变化,更是民心的凝聚。实践团成员们深深感受到,“基层廉洁建设,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公示、每一次公正决策里。”
点对点宣讲:把政策话为家常
为扩大廉洁知识覆盖面,实践团成员逐户开展入户宣传活动。为此,团队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及文创扇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讲解政策法规,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引导村民树立“廉洁共建,人人有责”的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入村走访宣传
三天里,实践团走访了竹山村、柳班村的27户人家,送出文创扇400余把。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的廉洁元素,体现着村干部与村民们共同建设美丽村落的信心。一些村民听了实践团的讲解后纷纷感慨到:“原来廉洁不是只是干部的事,咱老百姓也能管、也能监督。”
手拉手育人:用廉洁种子滋润童心
在廉洁活动中,实践团通过多元化形式厚植青少年廉洁意识。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齐声朗诵原创诗歌《廉行边关》,稚嫩的声音里,藏着最纯粹的力量。朗诵结束后,成员们铺开画纸,教孩子们画莲花。“为什么要画莲花呀?”有小朋友好奇的问道。“因为它长在泥里,却开得干干净净,就像做人要诚实、不贪心。”实践团成员耐心的解答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进行廉洁课堂绘画
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一起勾勒花瓣的轮廓。一朵朵莲花跃然纸上,“出淤泥而不染”的道理便在这一笔一画中悄然扎根。
心贴心互动:借一场“有奖问答”点燃热情
实践团在村里进行廉洁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吸引了村民广泛参与。问答内容涵盖党纪法规、基层治理政策、廉洁家风等方面。现场村民积极抢答,气氛热烈,既检验了前期宣传成效,又进一步强化了群众对廉洁知识的掌握。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进行廉洁知识问答
清风拂乡野,廉洁润民心。这场发生在盛夏边关的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深刻体会到:基层廉洁建设,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当干部守规矩、群众敢监督、孩子懂是非,清廉的力量就会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石,让每一个村落都焕发干净、温暖的光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此次三下乡活动,“清风筑廉”实践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廉洁文化送到基层一线,既加深了对基层廉洁建设的调研认知,也推动了廉洁理念在乡村的传播普及。在未来,团队将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更多符合农村实际的廉洁文化传播模式,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晶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