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7 日上午,常德市蓝莓果儿童成长馆内,湖南信息学院青禾支教团志愿者段智轩正带领 20 余名幼儿开展室内体育课。受降雨影响,原本的户外课程转至活动室,彩色地垫铺成的 “运动区” 里,孩子们围着圆环、标志桶等教具蹦跳欢笑,一场适配小空间的趣味运动课热闹开场。
课堂从 “彩虹站位” 开始,段智轩将不同颜色的圆点贴纸贴在地板上:“找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站好,我们要变成会移动的小彩点啦!” 穿黄色园服的小男孩踩着红色圆点左右摇晃,他立刻轻扶孩子后背:“站稳喽,等下要像小火箭一样出发~” 简单的互动让孩子们快速进入状态。
核心游戏 “圆环闯关” 中,蓝色圆环摆成 “S 形路径”,段智轩示范单脚跳圈动作:“看谁能踩着圆环‘过小河’,不掉进水里哦!” 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迟迟不敢跳,他便蹲在首个圆环旁:“老师当你的‘安全岛’,跳过来就到我这里啦。” 在鼓励下,女孩攥着他的手指完成了第一跳,随后逐渐放开手独立闯关,终点处的小伙伴纷纷拍手欢呼。
“障碍绕桩” 环节更显巧思,段智轩用彩色标志桶搭出 “小森林”,让孩子们扮演 “小鹿” 绕桩奔跑。发现有孩子碰撞道具,他不直接制止,而是说:“小鹿要轻轻绕过小树,不然小树会疼的哦。” 拟人化的提醒让孩子们自觉放慢速度,学会在运动中注意避让。
40 分钟课程里,活动室始终充满欢笑声。课后,段智轩擦着汗整理教具:“室内空间小,就得靠道具和情景让孩子们动起来。” 成长馆老师翻看活动照片时说:“你看这张,孩子们排队等跳圈的样子,比户外自由活动时守秩序多了。”
对青禾支教团来说,这场临时调整是一次生动实践:教育不必依赖完美条件,用真诚与巧思就能在有限空间里种下成长的种子。当孩子们追着飞盘跑时脸上的光,就是对 "何为支教" 最朴素的答案 —— 不是宏大的计划,而是在每个当下,用心接住孩子们的期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建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