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联精神 青春挺膺担当 —— 辽宁大学法学院学子参与“东北抗联文化公园”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8 16: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7月22日至27日,辽宁大学法学院“法护英魂”社会实践团队参加了2025年大学生“东北抗联文化公园”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实践团队成员们和其他来自辽宁、吉林、山东13所高校的15个实践团队携手同行,走进磐石、梅河口、辉南、通化等地。团队在参观众多纪念馆中感受抗联初心,在重走漫漫抗联路中体悟抗联精神,在高唱激昂军歌中凝聚抗联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赓续抗联血脉,通过多元创新形式,让抗联文化深入青年思想,让英雄故事点亮青年征程。

图1:实践团队在吉林省磐石市的合影

红旗烈烈昭初心,铮铮誓言赴征程

7月23日,此次“东北抗联文化公园”专项活动的出征仪式在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前顺利举行,团队全体成员肃立在杨靖宇英雄雕像前,神情肃穆地庄严宣誓,立下决心:追随抗联将士的足迹,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在精神的淬炼中完成深刻的洗礼与蜕变。15个实践团队成员一同挥舞队旗,共同踏上出征之路。

图2:实践团队于23日上午在磐石市参加出征仪式

探寻红色教育基地,体会伟大抗联精神

6天时间里,团队成员分别赴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梅河口革命烈士纪念馆、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通化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等5处红色教育基地,缅怀先烈事迹,汲取精神力量。在纪念馆里,泛黄的手稿与老式电台,见证着早期抗联通讯兵在严寒中坚守的不易;一双缝补7次的布鞋,让队员们直观感受抗联将士的艰苦卓绝。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里杨靖宇将军的印章、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内战斗场面的场景复原,无不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图3:实践团队成员在参观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

活动中,团队专程赴靖宇陵园祭拜,敬献花篮、整理缎带,在庄严肃穆中追思杨靖宇将军的英雄壮举。最后,大家结合6天来的实际感受,撰写《致抗联将士的一封信》,表达了对先烈的敬仰与传承之志。

图4:各实践团队的共青团员于靖宇陵园重温入团誓词

重走抗联行军之路,感受艰苦卓绝历程

7月23日,团队成员来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顶着烈日酷暑与蚊虫滋扰,团队徒步穿行4公里的抗联路,沿途探寻密营遗址、军事工事与战士生活遗迹。队员们踩着被烈日烤得滚烫的碎石路,在嗡嗡蚊群的环绕中,俯身记录着地窨子的布局、灶台的遗存。这段浸满汗水的历程,不仅让大家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更在亲身实践中磨砺了坚强的意志,淬炼了勇毅的品格。

图5:各实践团队在红石砬子山区沿栈道探寻抗联足迹

实地开展社会调研,结合专业针对宣讲

7月23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走进知北村开展研学活动。结合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实践团针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商铺经营者等不同群体,精准发放调研问卷50余份,系统调研大众对东北抗联历史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英烈荣誉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情况。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耐心与受访者深入交流,细致记录每一份答案与观点。基于问卷反馈,团队梳理出大众在英烈荣誉权保护法律知识方面的认知盲区与薄弱环节,随即开展针对性普法宣讲。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解析与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实践团向在场群众普及相关法律条文,推动法治思维与红色精神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助力更多人深刻理解保护英烈的时代意义,明晰相关法律责任与义务。

图6:实践团队成员在发放调查问卷

参与篝火红歌晚会,传承抗联红色基因

7月24日下午,实践团队抵达通化县兴林镇大荒沟村。在当晚的集体篝火红歌会上,辽宁大学法学院“法护英魂”社会实践团成员携沈阳理工大学“红途筑梦 青年报国”实践团成员,共同演唱歌曲《歌唱祖国》,拉开了歌会的序幕。这里紧邻着的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正是被抗联战士们亲切称作“老家”的东北抗联后方基地。火光映红脸庞,一曲又一曲的歌声回荡夜空,爱国之情在心中熊熊燃烧。各实践团队现场学唱由杨靖宇将军亲自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整场篝火红歌会在各团队激扬的合唱歌声中结束。

图7:辽宁大学实践团同沈阳理工大学实践团合唱《歌唱祖国》

开展抗联精神研讨,分享实践学习收获

7月27日,实践成果分享会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郑宜轩同学代表“法护英魂”实践团成员,上台汇报本次实践活动的心得收获。他从“体会抗联精神”“感受抗联力量”“讲好抗联故事”三个维度展开分享,同时立足法学专业特色,明确了青年法律人在保护英烈荣誉权等方面应当承担的时代责任。这场分享会不仅让实践成果得到充分展示,更在思想碰撞中加深了青年学子对历史的敬畏、对家国的热爱,为大家在未来以实际行动挺膺担当,不断传承红色基因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8:郑宜轩同学代表“法护英魂”实践团队分享实践体悟感受

图9:实践团队在实践成果分享会后的合影

跨越千里,奔赴热爱。从晨光熹微时踏上征程,到身披晚霞载誉而归,“法护英魂”实践团队成员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体悟精神,以行动传承抗联精神火种。未来,他们将这份力量融入成长,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联结,在学习、调研与服务里锤炼自我,于强国复兴的征程中,彰显青年担当与家国情怀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6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